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愚眼一日】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2013-01-23 19:51:54)
标签:

香港

新加坡

两周生活总结

入乡随俗

博客除草

分类: 愚眼一日

接上句,勤奋的博客不长草。

 

中国,新加坡,香港,明明三个完全没有时差的地方,偏偏初来后者时,已然黑白颠倒,夜不能寐,昼不能起。

 

我将我的疑惑说给香港室友听,人不屑一顾,it’s the culture here

 

即便新加坡拥有据说是世界上最繁华的乌节路,大多数的商店也都是十点左右打烊。我依稀记得刚进国大时,有一回参加博雅的周年宴,地点就在乌节附近。没想到高跟鞋中途崩断,报着准备钱包放血的心一瘸一拐地跑到商业区,竟对着一片黑灯瞎火,而手机上的时间明明才十点过五分。

 

虽然常常抱怨在新加坡半夜肚饿买不到吃的,可我还是喜欢新加坡的节奏胜过香港。不少香港朋友的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有些不正常:

 

就拿我室友小姑娘举个例子吧。Pharmacy,读大二,一学期7门课,一周每天最长上课时间达9小时。我下课回来看到她的时候,大多数是紧闭窗门蒙头大睡(是真的蒙头!),而我晚上十一二点睡着的时候,她生龙活虎挑灯夜战,昨天半夜两点多起床如厕,她小小的身影在白炽灯光下仍若一块丰碑。

 

另一位在香港生活四年许的大陆朋友,去年曾经去我的新加坡母校交换,现在很有感慨地对我说,好喜欢新加坡女生的运动精神,哪像港女,大都纤弱如林黛玉,一点运动细胞没有。

 

我想想看,在港中大的教学楼里,确实很难找到楼梯,甚至大多数时候,学生只有通过搭乘电梯才能到达目的地;再者中大校园建于山坡之上,坡路高低起伏,每一次攀登都是挥汗的旅程,于是在不少“知名捷径”的地方出现了“十米人龙等电梯/校巴”的情景。所以,或许不是同学们不运动,而是条件不允许?

 

餐厅多饭,中肉,少菜。我妈之前来新加坡,觉得盘中的绿色植物已经少得可怜,当时我还不以为然。如今来到香港,才真正知道为什么宿舍厕所里都贴了“维生素C革命”的标语,因为——这里的蔬菜太少了!几乎没有。怪不得我的buddy一直说,点心啊海鲜啊,几天你就吃厌了,到时候只想提着篮子去买菜

【愚眼一日】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还记得刚去新加坡的时候,每每逛超市,总爱在心里面算一笔经济账:这么多新币算成人民币大约多少钱。后来生活久了,不再算这个钱,觉得每月的“工资”够花就好。可是香港,那是“zen zeng”不够花啊!生活两周就花了200港币电话费不说,在学校吃一顿普通的饭也要20元以上,算成新币也要3-4元(画外音:楼主,还记得science楼畔一块八的排骨面吗?)

 

我的一个留学港大的男生同学说,他每个月基本花费5000-6000港币。听到这里,恐怕我也只能想想在某些东欧国家交换、一顿麦当劳16块钱新币的同学聊以慰藉了。

 

其实对于在香港生活的人来说,吃的用的都还好,最伤不起的是房价。住在学校里不觉得,走出去随便看到一家房屋中介的招贴板都能吓死人,动辄一亿往上。也就是说,香港人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屋就已经是亿万富翁,这架势,恐怕只有中国卖切糕的敢来此地置产。

 

说了香港这么多不好的,也是时候力挽狂澜。虽然两周的生活让我觉得这里并不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但是还是有一些方面让我心旷神怡。比如宿舍的阿姨很贴心,第一天入住就给我起了个“波波”的“爱称”,并且会在每层楼的开水机旁边准备一壶凉白开,以供同学随时喝上温水。

 

每周一次来上门打扫卫生的阿姨也很和善,比某些新加坡宿舍的清洁工大婶友好一百倍,还会用不熟练的国语问候一下“春节回不回家呀”,让人听了心里很温暖。

 

和新加坡小朋友们出去找点心店,实在很random。好在路边中药店的大叔跑出来,一边和媳妇儿讨论一边给我们指路,最后还拿出他们自己店的地图名片给我们看,哪怕我们一点都不像潜在客户。后来我们按照大叔的指示,顺利找到了一家便宜又好吃的茶餐厅。

 

即便有时遇到态度不好的服务人员,多半时候也是因为语言不通。所以我觉得之前有同学说香港人脾气都很差,可能是有些以偏概全了。

 

中大的环境是我喜欢的,哪怕它之陡峭叫人的小心脏随时受不了。但是学校的一切都颇为便利,空气清新,我住的宿舍更是位置很难得的海景房,可以直接看到不远处的吐露湖和马鞍山,夜景更是美不胜收。

 

这些年,跑了一些国家和地方,觉得还是有一颗兼容并包的心最重要。不管到哪里,首先要做好准备去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哪怕看看蚂蜂窝和穷游手册,以免临时屡屡一惊一乍。

 

另外我常提醒自己的是,不要一开始就给某地的人做一个心理假设,比如“香港人是排斥大陆人的”“美国人是爱泡夜店不学习的”“外国人的功课都没有中国人好”“非洲人都落后贫穷”,这些道听途说,万万要不得。它不仅会让你想当然地与本地人士疏远开来,窝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里,而且使“入乡随俗”失去了意义,所谓的出国也只是长时间跨度的走马观花而已。

 

只有当你真正在一个地方落脚生活,才会发现这里的人儿和你来的地方的人儿实在差不多。原来,好坏是平均分配的,有精于算计的亚洲人,就一定有头脑不差的阿毛(新加坡人语:洋人)。女娲在制造人类时向地球均匀地播撒了同样的精魂,因此全天下聪明的脑袋都不长毛,这是个玩笑,语言念熟了,大家都懂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