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13日,U声夺人18进10复赛现场)
——学化学这么久我才察觉到,其实反应平衡意义深远,蓬勃的开始到平衡的结尾,无处不彰显着人生哲理。
好久没有写每日总结,检讨一下。在深圳碰面的这几天,听不少参赛者说看过我的文章,实在有些惭愧。小女不才,疏懒了几日,希望笔头不要生涩了。
今天的故事来自于昨天深夜看到的一位参赛者微博:参加的比赛入围决赛了,却高兴不起来,觉得自己总是到哪都行,不稳定,有点不安。诶,难道人生多一些可能性,也会让人沮丧吗?
还记得自己过去短短十几年人生路上经历的种种:小学的时候文章被发表在报章杂志上,样刊和杂志寄到家的时刻,似乎对于小小的我是种莫大的肯定和鼓舞;正儿八经地进了初高中,几乎总是要到毕业时老师才会突然发现我的化学"天才",平日里貌不惊人的成绩和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纸奖状,连我自己都觉得同学口中的"狗屎运"不无道理;上大学之后虽然还读化学,我的兴趣和理想却发生了南辕北辙的改变,从报纸到小说,从小说到漫画,再到现在的播音主持...我倒是在一直探寻自己的可能性:这个我行不行?那个我可不可以试试?
当我参加各种活动忙到焦头烂额甚至疏于学习时,妈妈曾经提醒我一句话: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要给自己揽太多活。那时的我还理直气壮地辩驳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精力有限但是潜力无限。然而越来越长大,我也渐渐地觉得到,妈妈的话有道理,尽然时间和精力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和发掘,但是上天(无论佛祖上帝安拉或其他)永远只是公平的,拥有与失去的等价平衡,似乎是宇宙运转的不变定理。
我想,所谓说人的成长,无非是一个将自己更好定位的过程。随着渐渐长大,发现可能性越来越少,未必会是一件坏事,而尽可以将其当做历练后,到达了一种稳定、平和而又成熟的状态。
很巧地,恰恰当我在思考可能性的问题时,一门课的老师布置了一道特别的作业:以“possibility”(可能性)为题拍一部短片。我们组最后交上去的作品主旨是这样的:人的可能性会因为多种原因受到限制,比如固有概念,比如各方面的阻碍。但是唯独没提到,拥有太多可能性,也未必是一件全然好的事。
凡事皆有正反两面。在这几天与新朋友们的聊天中,也了解到各行业的酸甜苦辣和不易。一位前华姐女生说:"传媒真的只是一个职业,多一分看上去的光鲜亮丽并不代表现实中的任何。"其实,找到自己该有的位置,并努力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已然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
(参加凤凰Uradio DJ大赛有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