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父之名:新加坡城市丰收教会“失信案”议

(2012-06-28 18:07:21)
标签:

新加坡

城市丰收教会

失信案

康希

个人崇拜

法庭

杂谈

分类: 时评乱语

以父之名:新加坡城市丰收教会“失信案”议

(资料图片)



 

以父之名:新加坡城市丰收教会“失信案”议

 

  一时间,“康希来了”传成满城风雨,城市丰收教会(City Harvest Church)创办人康希与另外4管委因伪造虚假债券落马。媒体曝光平均每人涉贪教会2400万元以上的同时,还有200多名追随者拥堵在法庭现场,阻止记者拍摄和转录实情……

 

切忌个人崇拜和明星效应
  噱头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本地歌手杨馥蔚在面簿上自曝,城市丰收教会曾以“在教会帮她卖唱片,还能带她到台湾的教会打响名堂等”,极力诱她入会,最终,杨因觉得金钱气味太重,决定退出这个广撒“明星效应”的教会。
  是否借机炒作?不得而知。只依稀记得初到新加坡时,也曾受到邀请参加场面宏大的城市丰收教会圣诞庆典,后来又去过一两次活动旁观,无一不金碧辉煌,群星璀璨。我也有几个朋友陆续入会,有的甚至在走向高层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毋庸置疑的,是该教会无论有意还是无意渲染的明星效应。据悉,城市丰收教会吸引很多年轻人入会,部分原因是邀请大牌明星如飞儿乐团、吴建豪等,在礼拜中为教徒献唱。另外,诸多教友是社会上层人物,出入名牌,或许对成长中的年轻人也是不小的诱惑。
  为什么创办人挪了他们的钱,还有“粉丝”打抱不平?康希受审期间,他的每一天面簿发言都有10000多条回复,曾经的崇拜狂热气息不减。
  笔者想到前些日子重庆事件中热炒的某位高官,曾几何时也像闪闪明星,成为多少人引经据典的偶像。个人崇拜,明星效应,若是没有走正道,恐怕只能是风光一时吧?

 

教会公款何处去?
  因为笔者不曾信教,对教会规章制度不曾有过多了解,只隐约知道教友们根据工资收入划分,每月要教不同数量的会费,另外还有不同慈善组织,都会定期给教会捐款。
  坐拥万人以上会员的城市丰收教会,除了承办各种讲道活动和演出外,剩下巨额现款,往哪花?
  最近报道称,康希印尼友人,打着捐款60万的幌子,其实滥用教会5060万元。
  基督教义中应该也有乐善好施一项,为什么不见咖啡店里做苦工的老实人生活变好一点,反而变成富人的游戏呢?

  截止发稿时,“失信案”仍在审查当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铁证如山前,所有美好背后的丑恶,都将露出真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