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2011-06-16 16:25:13)
标签:

布拉格之恋

叶小愚

影评

人生感悟

情感

分类: 观读后感
花了两天功夫,看完一部约摸三小时的1988年电影,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呵,还好我看的是这个时候。”

小学,大家崇拜周杰伦,我还在扔沙包;初一,我知道周杰伦了,同学们转行变成火影忍者;高中,理科实验班的女生常常从眼镜片之后射出不屑一顾的目光,她们有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与海明威,而我只有小日本想象世界里面捏造出来跳来跳去的木叶忍者。

当滞后已经变成一种无所谓既的习惯,也就不在意自己与正常运转的青少年区间隔着那么几个时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甚至是在听梁静茹唱了那么多遍“耳机里,回转那旋律”,才萌生那么一两丝好奇心,想要看看布拉格之恋究竟能够爱得多么惊心动魄,相对于生命本身,还有多少不能承受之重。

刚上大学的时候试图恶补英文,也不是没捧着一叠厚厚的英文书籍在图书馆装模作样地看,其中就有世界各大名校推荐书单里面都会出现的《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我单纯地喜欢这个标题,惊叹于法国作者集浪漫想象深刻于一身的才华,可又因为自己是南方人,站在借书台处张牙舞爪地发不出完整的音,好在贻笑大方,我大方地让印度阿姨明白了我要找寻的陈年古卷,大方地将其啃了一半,然后大方而无可奈何地把它丢入还书箱里。

那时的我,大一了,站在十八岁的尾巴上前俯后仰,生怕从哪里掉下去摔个不雅的四仰八叉。仍旧是与时代脱节,身边的孩子已经欢乐地叫着“欧帕”与“撒朗诶”,我执迷不悟地捉着五月天要唱后青春期的诗。米兰·昆德拉之于我仍旧是陌生的,以一种过于成熟、过于沉重的态度凌驾于我不能承受的岁月,于是只能毅然决然,将它丢弃。

看电影,本来源自于一时心血来潮,硬盘里面存了太多四面八方来客,塞得盆满钵满。看完了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商业大片且终于将他们逐一删除的时候,我徒留下一筐人生哲理不得不去面对。解读文艺片的旅途是艰难晦涩的,从一部描述颓靡摇滚的《天鹅绒金矿》到吸毒青年聚集的《猜火车》,比堂而皇之意图明显的《午夜凶铃》《死神来了》之流都要触目惊心。

比现实更给力的,是想象。

还记得那则被说滥了的笑话:包子和馒头去看电影,为什么包子哭了,馒头却没哭?答案包子有feeling(filling)。延伸版的笑话是:大包子和小包子去看电影,为什么大包子先哭了,小包子后哭呢?答案是,大包子has more feeling(filling)。更贱的一个是:叉烧包和豆沙包去看电影,为什么叉烧包哭了,豆沙包却笑了呢?因为叉烧包和豆沙包has different feelings(fillings)。

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部电影,即使不分大小包子去看,也是人各有味,如果思维有颜色,那该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想象的线条,绕满电影院的剧场上空。

似乎偏题了。还是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动态的影像会比泛黄纸页上的黑字来得具体可感。看着情节流动,突然能够回忆起当时在书中读过的情节,有些暗自庆幸,看来英文也没算曾经努力过一把。

然而影片又太过于简单了,书中大段的心理描写,男人的,女人的,不同的时间,不一的场景,昆德拉似乎总在用一种叫“感觉”的东西玩弄着文字游戏。既是演员演技再好,却很难用一个欧美式的深邃眼神把杂乱成麻的心理活动全然表现出来,于是怎么继续下去呢?用想象。

此时此景,那事那人,你会怎么选择?你会经历如何的纠结?人生的池水太宽太深,难以用一笔墨信手涂鸦,但是幻想中就可以完成宏伟大业,历史上也有人这么说,比如黄粱一梦,比如格列佛游记。

《Inception》里面有一个经典的陀螺,当主人公在梦幻的世界里面沉醉太久之时,可以通过以旋转的陀螺为对照物,抽身回到现实的世界里面来。电影毕竟是电影,小说终究是源于生活,“低于生活”,一篇影评被我写得不像样子,或许也是在提醒我回去现实的轨道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