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悲大喜的人性是否已然淡去

(2010-12-10 23:02:48)
标签:

影评

赵氏孤儿

分类: 观读后感

      就事论事自然好,看电影紧抠基本点六要素也可成洋洋洒洒一篇高谈阔论。只是一部影片也好,一本小说也罢,引发的思考可以浅尝辄止,也可以飞跃篱笆,抑或联系到更深远奥秘的宇宙学说。陈凯歌的《赵氏孤儿》上市的时候我恰巧正在读姚尧改编的同名小说,虽然对古文研究粗浅,但还是隐约感觉原装书悠久醇厚,更有品尝滋味。更符合“中国版哈姆雷特”剧情的文言文《赵氏孤儿》让人眼前浮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爱恨情仇图,人物强烈的情感真可谓穿透纸背,入木三分。



      想起前几日献丑招来朋友观读鄙博客,该人直截了当地提出:“话说我对你这种文字风格不感冒。”不感冒,那对什么伤风呢?韩寒,80后的代名词,90后的奋斗目标恰到好处地浮出水面。我翻出四年前刚开始写这个博客时一篇稚嫩的文字,题目记忆犹新《韩寒是一个好玩的大哥哥》。其实无论是当年十四岁的我,还是现今十八岁的半熟丫头,哪里有资格对此人妄加评说?另一位朋友说得好,很多情况下,不满意的根本原因是不了解。四年过去了,连《三重门》都未曾“染指”,又何曾自以为可以解读一个时代的思想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没有底气审时度势,还是吾日三省吾身吧。自觉写字习惯温婉平和,并非是某种主义的靠拢派,而是习惯了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还是说,以小见大,以个人见群体——一代人生活和思考方式随着时间变迁而日转星移——我们在大悲大喜的山谷沟壑前微微摇头,决定选择一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路。软弱吗?麻木吗?鲁迅先生的横眉冷斥、韩寒同学的讥讽笑谑直戳社会要害了吗?时间永远在变,活在当下的我们,真的很难有古人推背占星的深厚学问。只能中庸地活着,身体所处的环境因受污染而灰暗,但思想的火花仍然一息尚存。


      国家刑事机关还是随时提高警惕,古人随便灭家门诛九族都被历史温吞地咽下,而现今的法治社会却不允许青天白日之下无辜公民再遭血光之灾。可是,不知是应该遗憾还是庆幸,所谓“情仇”“义恨”的现象,在身边周遭似乎越来越少了,而“商量”“通融”等以和谐主义为代表的事例屡见不鲜。浅涉媒体界,我常常认为被新闻报道出来的,基本还是少数事件。“李刚门”“彭帅门”着实可恶,重庆大黑时间也让人脊背冷汗直冒,但若以平常心待之,可能日常生活、柴米油盐,日子也是平常淡然地过。还是那句话,物理的身体可能被种种社会“潜规则”所禁锢,灵魂的自由却是每人自己掌控的。一部《蜗居》,群众对“小三”的容忍度凭空扩大了端口;几集《非诚勿扰》,开放了现代“剩男”“剩女”自我表现的心门。社会观点永远在变,有人的地方不可能没有是非,大一统似乎与理想国一样是乌有之乡。

      于是我们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论是怎样的年代,不论世界金融政治如何风云变幻,相同的鸟儿总是一起南飞。未雨绸缪有时为时尚早,但适时的杞人忧天也并非多余,只是让我们嬉笑怒骂一路走下去,看2012及其以后的以后是否又有新新人类再称枭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