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那年童言无忌 |
昨天在<<新安晚报>>上看到的新闻,确实,对于易老师品三国这件事众说纷纭,整一个翻版红学讨论版会,其实事情哪有那么复杂呢,专业的术语用到寻常百姓的娱乐上来就怪模怪样了.我看百家讲坛也是妈妈推荐的,后来觉得很有意思就坚持下去了,很喜欢易老师的品三国除了生动有趣,自然也有私人因素,毕竟是个半桶水叮当的初中生,到哪不想显摆一下子,正好碰上这个平民化的栏目,可以跟着这么多教授级的人物共同回忆历史,有机会自然也未卜先知地向老爸老妈露两手,何乐而不为呢?葛老师说易老师说不到点子上,只是在人物性格分析上转圈圈.其实我们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那段历史就是小学生也略知一二,然而说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无疑拉近了我们和看似威猛如天人的历史人物的距离,如果易老师"痛改前非",真的说到了点子上,恐怕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会降到谷地.首先,这样的栏目受欢迎就是因为它的平民化,大家都能看得懂,像我这样的还能显摆显摆;其二,所谓的讲坛不是专家学者的专业讨论会,也不是大学课堂里讲师规规矩矩地授课,我们是抱着娱教于乐的心情打开电视机的,所以,那样的"点子",我们不欢迎也不需要,要得就是保护深夜那一份心灵的宁静.
当然,也许葛老师出自学者严谨的角度出此高论,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更希望,在惬意地休息之后,再与您共谈大事.
后一篇:牛牛的动漫博客圈开展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