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随笔 |
撒播蒲坛希望
主持词: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蒲子风》!
近年来随着戏曲市场的滑坡,各剧团在举步维艰纷纷解体之际,我县蒲剧团却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克难攻坚、稳步发展。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成为我市目前仅剩的两个县级团之一。这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剧团有一位好的带头人——范文生。
今年52岁的范文生一直对戏剧情有独钟。他出生在我蒲化乐洛阳村,19岁学校毕业后进入蒲县蒲剧团学戏,主攻丑角,1986年担任蒲县蒲剧团副团长。1990年,正当剧团人心涣散,举步维艰之时,范文生受命担任蒲县蒲剧团团长。这一干,他苦如药,辛如芥,酸如梅,咸如泪;这一干,他忙似蜂,勤似蚕,快似马,忠似牛,为蒲剧团劳累奔波,谋划寻求崛起之策!
同期:进入90年代剧团就比较难搞了,受方方面面的冲击,市场的冲击、经济浪潮的冲击、还有屏幕艺术的冲击、网络的冲击。但是咱们团一直算是没有走弯路。还是健康的发展。剧团的发展也是要综合性的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因素是第一,物质设备要上去,观众的欣赏角度不是光在看戏啦,也要欣赏你的舞台装置、乐队效果、舞台艺术、音响都要整体欣赏。
范文生上任后先从硬件抓起。团里当时没有资金,他自垫和贷款,购回了部分戏装、彩毡、灯光等设施。为了增强竞争力,又相继更新了幕布、戏装、戏箱,购置了强光字幕机,成为全市唯一能够白天放字幕的县级剧团。为了筹措资金,他踏破了所有亲戚朋友的门槛。
抓了硬件抓软件。为了提高演员演技,范文生聘请山西省戏剧界著名的编剧、演员、导演等名家名角现场指导。
同期:90年当了团长了第一项任务很艰巨省里搞了一个“振兴蒲剧”大型调研,在运城搞的,咱们团演出的剧目是《朱痣缘》,形势还不错,当时咱们获得了《综合治理奖》综合治理就是包括演员、乐队、舞美、编剧、一共八项奖。形势是很好的、92年就到了省里参加了“杏花奖”的评比,咱们获了两项奖,一个《表演奖》一个《编剧奖》。
演员们说:范团长对人亲和诚恳,业务上言传身教,使他们受益匪浅。以己一桶水,予苗一滴汁。在范文生的关怀帮助下,乔五虎、令狐建都、任振学等一批演员崭露头角,相继成为台柱子。同时,他深知,戏演得好,才会有人看;要想演好戏,就要有新剧本、好剧本。他下决心推陈出新移植剧目进行再创作。经过几番艰难的打拼,相继创作和改编了蒲剧《朱痣缘》、《书记的家宴》、《三进士》、《黄飞虎反五关》等20多本优秀剧目,并排演了以宣传计划生育为内容的现代戏《传孙楼》等。部分剧目多次被省使电视台、电台录制播出。《朱痣缘》和《书记的家宴》两部戏还被出版发行。今年又投巨资移植了大型古装戏《狸猫换太子》连二本,现在这出戏已成了剧团的品牌戏。
在范文生的带领下,蒲县剧团迅速崛起,由一台戏500元还订不出去,到今天的一台戏一两千元都争着要,路越走越宽,戏越唱越红。演员工资最高可拿1500多元,平均翻了几番。
同期:现在咱们肯定的说不是恶性循环,不是说就发不起工资啊,大家的情绪不稳定啊、或者马上就要解体歇业那种局面,大家的劲头还是很高的。
为了工作,范文生顾不上孝敬父母、关心妻子、呵护儿女,心里没有自己,只有剧团和大家。说起范文生关心演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如数家珍。一件件实实在在的生活琐事,情暖人心,感染着每个人,人们在接受他真诚付出的同时,也投桃报李,继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在范文生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郭芳、任振学、恒艳丽等一批骨干演员,如鸟归巢,重返剧团。
同期:咱们能保持存在、健在、而且还有发展,这个无外乎就是咱们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各乡镇的领导支持,还有全县人民的关注,更主要的还是剧团一班人的凝聚力。大家的信念一直不倒。有什么困难都是想办法克服。这几年咱们演出任务很忙,因为剧团是自负盈亏单位,要是不演出,工资就发不了,所以现在每年要达到400多场的演出,确实这个数字很惊人的,年终一总结,好啊!今年演出场次这么高。要低了以后就养不住,工资就发不了,咱们不但要发工资,从物质上要投资,灯光啦、音响啦,乐器啦、服装啦、都要购置。
采访中范文生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下半年蒲县蒲剧团将以五个‘崭新’面对观众:那就是崭新的戏箱、崭新的幕布、崭新的灯光、崭新的戏装、崭新的演员精神面貌!
主持词:蒲剧艺术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保护对象,有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有范文生这样好的领头人,我们有理由相信,蒲剧艺术一定会重返上世纪的辉煌。我们愿蒲县蒲剧团在范文生团长的带领下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