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廿七章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白话译文:
善於行事的人,无为自然,不留痕迹。
善於言说的人,沉默寡言,言语无过。
善於谋画的人,无心为机,不用计算。
善於闭合的人,不用关键也打不开。
善於结纳的人,不用绳索也解不开。
如此说来,圣人用常道的善来救人,因此从没有弃绝人;
用常道的善来救物,因此从来没有弃绝物;这就叫做「承袭常道之明」。
这样子看来,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
而不善之人则是善人所引以为借鉴的。
人们要是不懂得去尊贵他的老师,不去爱惜他所该因以为借鉴的;
这样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才智,其实却是大大的迷惑,这道理可真精微玄妙得很啊!
药方:
「平常」就好,「好」只是平常,平平常常,不用多所计算自然天成。
平常地好,像日月运行一样,没有偏私,却长久不息!
不要嫌那些向你顶礼的人,说他们低下;没有他们的低下,那有你的尊贵呢!
真正的智慧是不为外物所迷,总在自己的腔子里做主;进一步做主是无主之主,只是自然。
《老子道德经》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白话译文:
要司理那向外的雄心,就得固守那内在的母性,像是天下的溪谷一般;
像是天下的溪谷,真常本性永不分离,回复归返於婴儿的自然状态。
要司理那彰显於外的光明,就得持守那涵藏於内的晦黯,做为天下人所学习的范式。
做为天下人所学习的范式,真常本性也就不会有什麼偏差,回复归反於没
有终极的真实之境。
要司理人间的荣华富贵,就得记守受辱时的情境,谦卑地像是天下的山谷一般。
能谦卑的像是天下山谷一般,这样子真常本性才得充足,才能回复归返真朴本源。
真朴本源发散为天下万物,圣人体会运用这个道理,如此才能成为百官之长;
如此说来,最完善的制度,就是不要陷入支离割裂之中。
药方:
得意时,须有失意时之意态;失意时,却不必落寞,而要平常心。
大豪杰之为大豪杰,就在於能放得下,能回到最原初的柔软状态。
放开了「权、利、名、位」,才能有「经、义、实、地」,才能生长。
操作最好的制度,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跨出制度,不是不守制度,而是
一心向著真朴本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