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尔夫挥杆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2006-06-28 22:22:01)
分类: 高尔夫专业理论
 
高尔夫挥杆教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古尔比斯挥杆的独特造型

高尔夫挥杆是高尔夫专业技术教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挥杆教学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则还是有必要进一步弄清。

 
一、挥杆的核心技术

挥杆动作由几个部分组成,我认为,教学的重点是下挥杆,核心是击球。

所谓重点是相对于其它环节而言的,上挥杆的目的是为下挥杆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为下挥杆服务的,很显然,下挥杆是上挥杆动作的归宿,是整个挥杆动作的重点。挥杆的结果是击球,检验挥杆动作是否有效,判断的唯一依据就是看球是否能达到事先预定的目标。换句话说,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挥杆技术,只要能把球击到预定的目标就行。因此,击球即是关键技术,也可以说是核心技术。
 
这个结论如果成立的话,我们就可以来审视一下现在的挥杆教学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了。
 
第一,是教学时,分解技术动作的时间分配,有没有本末倒置的现象?即上挥杆、下挥杆、击球,那个环节练习的时间更长,重视的程度最高,讲解的最详细?
 
第二,在教学中,上述环节的教学顺序有没有发生颠倒?按照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首先使学生对整个挥杆技术动作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然后按照教学的要求,从动作的分解上进行环节(或称之为部分)上的介绍,即讲清什么叫上挥杆,什么叫下挥杆,什么叫击球;再从整体上告诉学生这些环节中,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关键。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具体的技术教学进度安排。
 
第三,教学进度与内容安排上,有没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即解决了握杆方法后,由核心技术入手,先安排击球技术的教学,再过渡到小幅度(半挥杆)的下杆的技术教学(结合击球),最后才是满挥杆的教学。

教学程序的优化(最佳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它是以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和人们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就不会有清晰的思路,就会走弯路,甚至会人为的给学生造成一些学习上的障碍。

二、挥杆的学与教

其实,学生掌握挥杆的教学方法与自己学会挥杆同样重要,这是由我们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学生不仅要自己学,还要掌握怎么样去教。初学阶段,学生应该以学为主,等基本上掌握技术后,就要转向怎么样去教会别人。
 
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自己能掌握专项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能担负起专项技术教学的任务。前者是他们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后者是他们今后就业的技能。孰轻孰重,无须多说。
 
反观我们的教学,学生学与教的关系摆正了没有呢?改变重学轻教的现象,已经成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这里并不是说学习并不重要,而是评价学与用的关系。
 
我们国家与美国等高尔夫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在美国的大学,选学高尔夫有很高的标准,学生球技的差点必须在12杆以下,而且还必须有PGA教练或高中教练签名的差点证明书,有的学院还要求差点必须在8杆以下。如果在我们国家,有这样的技术基础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与高尔夫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起点上还不能同日而语。
 
我们的学生在选学高尔夫专业之前,根本就没有机会接触到高尔夫,就是在大学的三年学习期间,也很少有机会下场打球,当然,学校修建球场后,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变。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要加大专业技术的教学,使学生们在短短的学习期间,迅速提高自己的球技水平。尽管我们每周安排4个课时的高尔夫专业技术的教学,但还远远不够,三年加起来的总课时也仅仅是400课时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来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为教师来说,要首先明白,学生学习和掌握高尔夫专项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我们不能排除学生中今后有人会成为职业球手或职业教练,但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能更好的对客服务。因此,不管我们的技术教学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都应该把学以致用放在教学的一个重要位置,放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来加以考虑。如果我们能这样做,就会使现有的专业教学在模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三、挥杆的标准动作

挥杆有没有标准动作呢?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什么叫做标准,词典上的解释是衡量事物的准则就是标准。挥杆动作有准则吗?我想是没有的。

我的理解是,任何技术动作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身体条件和不同特点,加上个体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不同,因此,动作的区别是绝对的,不可能是一个模式。目前世界最优秀的选手在挥杆上各有千秋,你能说他们的动作谁标准谁不标准吗?

让我们回到高尔夫挥杆教学的现实中去,教师讲解技术动作,依据是什么呢?

这就必然涉及到一个教学观的问题。你是从技术动作的结构入手,还是从技术练习的要求入手,还是从技术动作的整体概念入手,还是有别的方法呢?

我想,技术教学,无论是挥杆教学,还是其它任何技术的教学,都应该首先从与技术动作相关的原理出发。

原理与标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原理是什么?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

那么,技术教学应当遵循哪些原理呢?

1)技术动作形成的原理

从动作结构上分析,挥杆可以总结为握杆、准备姿势、上挥杆、下挥杆、击球、击球后的挥杆(缓冲)等几个技术环节,这几个环节是任何挥杆动作都存在的,因此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这就符合原理的解释范围,所以按照这些环节去组织教学,我们可以说是挥杆的原理教学,简称挥杆技术动作原理。当然,它还包括着许多内涵,如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规律,包括技术的学习阶段、技术的练习阶段、技术的巩固和提高阶段、技术的熟练阶段、技术运用自如阶段等。再如技术教学的原则,有循序渐进、区别对待的原则;由浅入深、由外及里的原则;精讲多练、实践第一的原则;突出重点、由简到繁的原则;注重个性、多元设计的原则等。

2)人体运动科学的原理

包含生理学、心理学和解剖学等方面的原理。
完成动作的靠什么?它的生理学、心理学、解剖学的机制是什么?作为大学专业教学来说,有必要知悉一二,比如,动作是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神经反射过程,也是人体运动系统的条件反射过程;完成技术动作需要人体肌肉、骨及关节的共同参与并高度协调,肌肉的收缩放松、用力顺序、骨扛杆的作用、关节的运动形式等都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否则,你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仅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就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经验性,尤其是纠正技术动作的错误时,将会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也会在技术动作上表现出来,并打上个人的烙印。正因为有了这些烙印,才体现出个人技术上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我们可以学习和吸取别人的长处和经验,但切忌不要失去自我,成为克隆别人的机器。

3)运动的力学原理

挥杆技术动作表面上是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运动,实际上是身体各部分在遵循运动力学的原理进行最佳化的动作组合。
 
举个例子就能说明问题,上挥杆时,有屈腕的动作,屈的目的在于伸,上挥杆的屈腕和下挥杆伸腕(甩腕)实际上形成了以腕关节为圆点的小圆周运动,从关节的运动方式上分析,腕部所产生的速度力量是全身其它部位所不能比拟的。这个小圆周的运动充分挖掘和发挥了腕部的速度力量,当小圆周与以肩关节为轴心的大圆周重叠时,就会形成一个明显的鞭打效应,以保证击球时所要求的速度与力量。因此,挥杆技术的教学,实际上是对动作在运动力学上的一个准确的分析和诠释。
 
最后我想说的是,既然没有挥杆的标准动作,那么,动作的概念又是什么呢?

没有标准动作,并不是说没有基本动作。我们学习和需要领会的是动作的要领,掌握的是挥杆动作的一般规律。

我要强调的是:动作的合理性和动作的协调性,这才是挥杆技术中最实质的东西。不要把练习场上的动作看得十分重要,要知道下场后,我们面对的是起伏不平的球道,还有坡地、山洼、麓谷、树丛、湖水和沙坑,仅仅靠练习场上的那几招,那几杆,是远远不够的。

挥杆技术动作的真谛在哪里呢?
 
让我们共同去寻觅吧,但愿上面的这些话对你有所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