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度昆曲名家雅集”全纪录:十位昆曲大师齐聚北大

标签:
于丹北大昆曲 |
分类: 中国戏曲 |
看到很多人都在谈论于丹在北大被哄台的事情,却很少有人关注当晚的昆曲本身,下面这个,大概记录了演出的过程。
张继青等十位昆曲大师齐聚北大
合演《牡丹亭》看哭观众
http://s6/bmiddle/49eeb53btcedae3ef9dc5&690
前晚,张继青、汪世瑜、侯少奎、岳美缇、张静娴、张洵澎、计镇华、梁谷音、石小梅、王芳十位国宝级昆曲大师齐聚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上演“2012中国昆曲名家年度雅集”。身在美国的蔡正仁还通过视频方式与张静娴合演了昆曲《长生殿•小宴》,令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http://s12/bmiddle/49eeb53btcedaea97ba6b&690
演前:
观众聚集领节目单
舞台简洁写意不失现代
北大百年讲堂的演出一般都是晚上7点开始,这跟其他剧场惯性的晚7点半演出有点不同。演出开始前,剧场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观众,很多观众排队领取主办方制作的扇形节目单,有观众感慨“很久都没看到百年讲堂有这么多人排队了”。从演出前的火热状态就能感受到观众对这场演出的期待。
进场后发现当晚的舞台设计十分简洁,整体以白色为主,错落的白色廊柱将舞台巧妙分出几个表演空间。舞台中央后方是一个白色屏风,每当一位艺术家登场时书法家就会登台将演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屏风两侧是两盏宫灯增加了古典氛围。舞台整体遵循了传统的写意风格,多媒体投影的运用和台上摆放的几个鱼缸,则增添了几分现代和灵动。
http://s6/mw690/49eeb53btcedaf2572f65&690
http://s15/mw690/49eeb53btcedaf77f2f4e&690
http://s9/mw690/49eeb53btcedafe3c26e8&690
http://s6/mw690/49eeb53btcedb0334ab55&690
现场:
各自上演经典
六艺术家合唱《牡丹亭》
http://s5/mw690/49eeb53bt7b15e92b1c74&690
http://s4/mw690/49eeb53btcedb1d18d633&690
http://s16/mw690/49eeb53btcedb1e9278df&690
花絮:
计镇华“不解风情”
迟小梅“哄”张洵澎
当晚的演出中,每位艺术家登台之前两侧的投影都会播放一段艺术家的短片。“由于不解生旦风情,计镇华改唱昆曲老生”,当这段介绍响起时引来台下观众会意的笑声,计镇华登台后,这笑生也随之化为掌声。一段《千忠戮•搜山打车》过后,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计镇华返场演唱了拿手好戏《长生殿•弹词》,他说:“我跟昆曲结缘60年了,如果能再有60年,我再干干昆曲该多好了。”
在下半场的演出中,计镇华再次登台和石小梅合唱了一段《浣纱记•寄子》,两个人手牵手登台,让观众倍感亲切。演唱结束后,石小梅主动去拉计镇华的手一同下台,没想到计镇华还有点不好意思,犹豫了一下才一起牵手下台。这个小插曲又让观众笑声一片,有观众小声的说“计老师,还真有点不解风情啊。”
http://s6/mw690/49eeb53btcedb22ce7a15&690
http://s14/mw690/49eeb53btcedb28496c5d&690
谢幕:
侯少奎“秀”英语
梁谷音发感慨感动观众
在谢幕时,其他几位老艺术家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昆曲的热爱。梁谷音感慨道:“这样的演出,我们演一次少一次了,你们也看一次少一次了。”听到这样的话,台下的观众禁不住的再次报以长时间的掌声。或许很多观众并不知道,70岁的梁谷音老师,相伴一生的爱人不久前去世,梁老师的这段感慨也是由衷而发。
散戏后,笔者搭乘地铁四号线回家。在车厢中看到有很多乘客都拿着当晚的扇形节目单有说有笑,回味着当晚演出的台上台下发生的种种。有乘客得知这些“扇子”都是昆曲演出的节目单时,不禁发出感慨“昆曲演出,什么时候这么火了?”
http://s2/mw690/49eeb53btcedb712cfc91&690
http://s8/mw690/49eeb53btcedb732d2837&690
突发:
于丹登台致敬遭哄台
普罗之声艺术总监王翔表示,于丹当时的确觉得挺吃惊的,他希望观众能够给支持于丹。
他说:“于老师就说我代表观众向我们的老艺术家表示感谢,然后给所有的艺术家鞠躬,这个不感人吗,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有人说她穿的衣服不好,于丹老师盛装出席,你穿得破破烂烂的来看昆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