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20篇】有关斑鸠的四篇日记
标签:
韦国华动物日记 |
分类: 1.日记随笔 |
有关斑鸠的四篇日记
韦国华
5月4日
斑鸠在我们家阳台花架上做窝已有一周多了,生了两个蛋,两只斑鸠正在轮流着焐蛋呢。窝的基本框架还是我们事先用树枝棒儿给绑好的,当然了,上面的那些“细软”(细树枝和草)照常由它们两口子不知是从哪里衔来放上的,做成它们感到卧在里面比较舒适的小窝。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斑鸠在我们家阳台的铁花架(后换成不锈钢的)上,已经是第五年做窝了。每年正常要孵四次小斑鸠,每次总是生两个蛋,孵两只小斑鸠。总共孵出的30多只小斑鸠,成活率大概在90%左右。
5月12日
阳台外花架上的小斑鸠其中一只出壳已好多天了,但另一只蛋还没有动静。昨天晚上老斑鸠第一次没有飞回窝里焐着小斑鸠,今天上午到了八、九点钟,老斑鸠还是没有飞回来。我与妻估计,它们可能是丢弃了这窝小斑鸠。我与妻查看了窝里的那只已长到有三、四个斑鸠蛋大的小斑鸠,它黑紫色的皮肤,光亮的肚皮,还不能得力的两只黑爪子,头部、脖子、背部和两只翅膀上,已长出了稀拉拉的绒毛。我又拿起那只没有动静的蛋仔细查看,原来那只蛋里面大部分已发黑,是一只坏蛋了。可能因为今年春的气温一直忽高忽低,影响了蛋的温度和发育。但为何老斑鸠要抛弃已经出壳并且渐渐长大的小斑鸠呢?我们不得其解。我们猜想:那只小斑鸠到现在还没有能睁开眼睛,是不是眼睛失明了,而那只蛋又坏了,老斑鸠它们估计已无法养育成功这窝小斑鸠,就毅然决然地抛弃掉了?也可能是其中一只老斑鸠被野猫吃了,剩下的一只老斑鸠无力抚养小斑鸠。因为我们也时常看到小区里有被野猫捕猎、吃得只剩下一点皮毛的斑鸠,斑鸠们经常在小区的水泥路上和草地里寻找吃的,这为流浪野猫创造了猎杀的条件。也可能是因为老斑鸠吃了城市里有毒、有污染的食物而死亡了。我就偶尔能看到小区里的树下或马路上掉落有不明死因的鸟儿,包括斑鸠。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
根据妻的建议,我们收养了这只小斑鸠:我们找来一个长方形的茶叶盒子,将里面垫上深色的小毛巾,再在上面垫上白色的卫生纸,放上小斑鸠,上面盖上白色的小毛巾。将小斑鸠的新窝放到有三条腿的铁花架上,那花架上有平底圆形的窝窝,本是放花盆的,正好可以放上我们为它做的新窝。妻煮了面条,将熟面条剪成一厘米长的小段段,我一只手握着它,一只手用细筷子夹着面条,让妻轻轻掰开它的小嘴,将面条放进它的嘴里,它竟然大口大口地哽咽了下去,为了活命,这小东西真是好可怜。我们还喂了它一点凉开水。上午和下午分别喂了几次,它竟然将两只小黑眼睛睁开了,这让我们夫妻俩好高兴;小斑鸠又开始在新窝里拉屎了,这让我们更加高兴,因为感觉到小斑鸠的生理是正常的呀。我又觉得仅仅喂面条,营养不够,因为我见老斑鸠喂小斑鸠时,从口中吐出给小斑鸠的是那种浆糊状的东西,它们在外面肯定是不管什么食物,只要是能吃的它们肯定都去吃,半消化后就回来反哺给小斑鸠的。晚上,我们又喂了小斑鸠我们吃的粥。妻煮的粥里面有小米、籼米、糯米、红枣等,营养成分肯定比面条丰富多了。我嫌那个茶叶盒小了,妻又换上一个体积更大的塑料蛋糕盒盖,仰过来,圆圆的窝正好放进铁花架的顶部。我们希望能救活这只残存的小斑鸠。
5月14日
5月16日
小斑鸠还是死掉了,不知道是今天凌晨死的,还是昨天夜里就死的,我睡前还特意掀开盖在它身上的小毛巾,还活得好好的。这么小的斑鸠,失去了它的父母后,在我们家只活了3天,很可惜的,我们到底没能救活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无法知道。也可能与喂食原因有关,也可能是不良的环境已决定了它生与死的命运。老斑鸠为什么要抛弃它呢,想来肯定有它们的原因,物竞天择,大自然有大自然的规律,鸟类有它们的生存法则,它们也是很聪明的生灵,当它们预见出无法挽回的趋势时,它们会作出舍弃的行为。当我们还不能掌握这种规律和法则的时候,我们就无法得知大自然的生老病死,我们也只能茫然地看待那些让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而不知所措。
我由此想到,动物们生存环境的变化和恶劣起来,它们自身是没有什么责任的,倒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世界上并主宰着这个世界的高级动物,却在自觉或不自觉之间,损害着大自然的环境。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天空、空气、大地、水流乃至大海,遭到很多很多的污染。动物们的养育活动屡屡受到破坏,难道我们人类自身就能逍遥之外而可以幸免于难了吗?当然不能!我们破坏了大自然的环境,其实就是破坏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劣化,动物哺育小鸟的变异,其实就是一种“风向标”和警世钟,它告诫我们,如果再不高度重视大自然的环境,再不采取有力而长久的措施做好治理和防止环境的污染,再过若干年,我们人类也会像那些无法生存的鸟儿,灾难会接踵而至。据《疾病百科》报道:“目前,我国每8对夫妻中就有一对不能生育,育龄人群的不孕不育比例平均约为12.5%。尽管这一数据并不是很精确,地区样本的差距也很大,但是我国不孕不育人群的确在增长,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1%—2%,上升至90年代的10%—15%左右。”那么到了21世纪二十年代的今天,人类的不孕不育症的比例又达到了怎样的高度?我不是专家,但我相信不会太低。不能生育的原因,除了恶化的环境对食品、空气和水的污染外,还会有什么最最主要的原因?我不得而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