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营造学社旧址梁思成林徽因宜宾李庄同济纪念碑广场 |
分类: 游走散板 |
營造學社(一):事先與摩托車人說好的,回程再搭我們去梁、林舊居(來回20元,我主動給的價),舊居位置在鎮西一公里處,到那已近下午四點。梁、林舊居是我一直以來想來看看的地方,對梁、林二人崇敬有加,這也是來李庄的真正目的。"營造學社舊址"座落在一個竹林間的小院裡,幽深且安靜。當時的營造學社以中國古建築為主要研究對象,其名稱中的營造二字取自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一書。1925年朱啓鈴與陶湘、孟锡鈺倡議成立"營造學會",他私人出資,地點在他北京的寓所。1930年更名為"營造學社"。1931年秋,梁思成夫婦回京(梁當時是東北大學建築系主任),正式加盟營造學社。從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間短短五年中,學社成員以現代建築學科學嚴謹的態度對當時中國大地上的古建築進行了大量的勘測和調查,搜集到了大量的珍貴數據,其中很多數據至今仍然有著極高的學術價值。抗戰期間中國營造學社被迫南遷輾轉經過武漢、長沙、昆明,最終落腳在宜宾的李庄。抗戰勝利後,營造學社遷回北京。此時創辦人朱啓鈴先生家資散盡,最後學社只能在朱先生私宅辦公,社會影響也逐漸微弱,漸漸不為人知而於1946年無聲地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學界的一大憾事。
營造學社(二):梁、林舊居內有辦公室、工作室、臥室,房子呈一字形小院,進得裡面,每個房間都掛有"中國營造學社的李庄歲月"的照片框,除了辦公室、工作室和臥室有桌子和櫃子,其餘房間都只掛了照片。這裏較冷清人很少(因在旋螺殿才知要購20元的通票,所以在旋螺殿只能在殿外看看,不能進殿內)。結果到了營造學社舊址一樣要用通票,我靈機一動,說能否我們兩人給20元不要門票票據呢?守門的大嫂同意了。
營造學社(三):林徽因的身體是在這裡垮掉的。1931~1937年林徽因多次參加學社的野外考察活動,與學社同仁一起從事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工作,並撰寫學術論文。他還為梁思成的古建築研究專著《清式營造則例》撰寫了《緒論》一章。抗戰期間林徽因與梁思成攜一家老小輾轉來到西南,最後在李庄肺病復發,長年臥床不起,加上缺醫少藥,日漸體弱,儘管貧病交加,她仍然堅持學術研究。抗戰勝利後,林徽因協助梁思成創辦清华大学建築系,1949年後在清华大学任教授,直到1955年病逝。
4:30時我們離開營造學社,有點累很渴,加上宜宾的氣候比成都稍熱,一路上想找去熱又解渴的東東吃。路過這家賣冰粉和涼糕的小食店,迫不及待地各要了一碗。先表說俗套話,這可能是我吃到的還想吃,會記住它很久的爽口又甜蜜的好吃得不得了的小吃。那冰冰涼涼甜甜蜜蜜的涼糕,帶有一點小小的鹼味兒,當甜味充滿味蕾時,回味中卻是淡淡的鹼味兒,混合其中妙不可言!冰粉還未吃我先被它的品相征服鳥,說它晶瑩剔透一點不過分,入口後一直冰甜到心裏,正是又熱又渴的時候吃它不正好舒心到底嗎。我和女兒邊吃邊讚不絕口,覺得不過癮又多要了一碗冰粉(均五元一碗)。還說你們去成都開店吧,絕對生意好。"太好吃"一直說到吃完⋯⋯
[偷笑]回旅社時順便去了建在必經之路"順河街"另一頭的同济廣場,這是為紀念抗戰時期李庄做出無私貢獻而建的,廣場建於2006年6月,同濟大學成立99週年校慶在宜宾召開之際。抗戰時期,李庄人以一紙16字電文:"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盛情相邀,同濟大學因此與李庄結下了不解之緣。另還有一座同濟大學理學院辦學舊址,外觀已及其殘舊斑駁。
文字(繁体)自我的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