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p2
p3
我不说,您也会猜想到这就是著名的双桥了吧?嗯,是的。人啊多得密密麻麻,想同时拍下双桥(即两个桥)是不可能的,角度不好取我只好作罢。不过我还是尽量将双桥比较经典的构图依样画葫芦地大概的拍了下来——第3片。
p4
周庄因双桥而声名鹊起,双桥因陈逸飞而蜚声国际。
双桥位于周庄中心位置,指世德和永安两桥,建于明代,两桥相连,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又称钥匙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
p5
p6

p7
周庄的古朴宁静原本是江南水乡的普通缩影,却因偶然的一幅画《故乡的回忆》——陈逸飞的一次偶然游历后创作的画作而使周庄古镇声名鹊起。周庄从此便融入了商业元素,免不了的商业习气也慢慢进入了周庄的腑脏......幸而水还清树还绿屋还老,不然,周庄真的不会这么自豪吧。
如果没有陈逸飞的画;如果陈逸飞没有坐小船游周庄......也许,也许周庄会更加宁静古朴、更加悠闲自得。
想想啊,哪个古镇又免得了这个俗呢。
p8
p9
p10
在差一点就走出出口,在没有看清路牌方向的懊恼下(走了冤枉路,有些累了),还是坚持一个人(她们仨累得不行不跟我来了)到了“逸飞之家”。嗯,没想到这里是相当的安静,好像“逸飞之家”是身处喧闹的古镇之外的桃园之地。真是难得的闹中取静的静谧之地啊。就我一人,慢慢看吧......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p20
陈逸飞 (1946年4月14日-2005年4月10日),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现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进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1980年旅美后,专注于中国题材油画的研究和创作。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华人画家。
p21
p22
p23
陈逸飞是因为游历周庄,想到了自己的故乡,并创作了双桥系列油画。
p24
p25
周庄人为了纪念陈逸飞,为陈逸飞为周庄做出的特殊贡献而特别建了“逸飞之家”,供游客参观拜谒。
p26
p27
这三张留影,有个小插曲。我在参观张厅时,与伙伴们走散了,故自个儿在外拍摄。这时走过来一对小夫妻,小伙子主动上前招呼我:我们在观前街见过你们。咦?看我疑惑,又说,你们是四个人(女的)对吧?我说是啊是啊。那小伙子笑了:没想到我们在周庄又碰见你们了。哈哈,这是有缘嘛。我说道。
接下来的见面更是戏剧性。当我参观完逸飞之家,该往回走了,因为双桥是必经之路,我想在双桥上留个影,徘徊着想请谁帮帮忙给我拍张留影(三个伙伴不是没跟我去逸飞之家嘛,弄得我这下为难了),在我正要请一位游客帮我拍照时,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咳!”,我回头一看,正是那小两口。我欣喜之下,急忙不客气地请他帮我拍下了这几张留影。请他帮忙拍的另一个原因还有,我们刚好用的都是同一品牌的单反,这样就减少了熟悉机子的环节嘛。拍完后,我对他俩又说了一声:真是有缘分哈,没想到几十分钟后我们又在双桥上会合了。我们都欢喜地笑了起来。
照片中,我的身边居然没有其他人影,多亏小伙的机敏吆喝与配合。小小窄窄的双桥上人来我往穿梭不止的人群,想要拍照都很难,何况还要取干净的画面,真是要感谢这位热心的小伙啦!在这里,还是再说上一声:谢谢你们!不知名的小两口。
p28
p29
奔走了一天,有点疲惫啦!
p30
这时看到双桥上的人少了一些,赶紧又拍下一张。
p31
p32
p33

p34
p35
走完这一段,就到出口了。我与她们仨会合后我们便离开了周庄。
p36
p37
这是出口外的一座不知名的桥。
p38
在周庄小镇上,又看见它。在周庄它就叫“万三蹄”啦。

p39
回程我们要到汽车南站去坐车,走过这座大桥再走一段路,一共走了20多分钟才到车站。与来时(同里)是不同的方向和车站。
p40
忙碌的运河......
p41

p42
终于到车站了,
好累啊!
p43

一天的行程总算结束了。这是安排的最密集的一天:虎丘——同里——周庄。嗯,还算顺利,虽然有些匆匆......忙忙......
以上黄底字来自网络资料
马思聪曲,吕思清演奏——《思乡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