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远走高飞的一群鸟儿......
第十四届青歌赛的美声、民族唱法单项决赛于昨日结束。看了比赛有些想法...
不说技术,都很全面。只想说音乐表现。今年多了规定曲目(12进6时)和美声唱法的金银奖选手必唱一首中国歌的规则,大好事。不管什么唱法,唱不好中国歌是说不过去的。我历来坚持基本功要靠外国古典歌曲及歌剧咏叹调来练习打基础,因为,原文(特别是意大利文)很利于发声,元音简单,对练习歌唱极有帮助,能很好的规范声音。这也是目前全世界的声乐界公认了的排在第一的、最利于发声训练和歌唱的语言,其次是拉丁文(与意大利文有相似之处),再次是德文、法文。当然,中文自然是排在后面了,因为最复杂嘛。除了6个单元音,还有20个组合元音,辅音就有24个。这就应了,为什么唱美声的歌手大多数喜欢唱意大利文、德文、法文的古典艺术歌曲或西洋歌剧咏叹调的原因了。
但是,不能把唱外文歌当成是最终目的。因为你的技术是要为艺术服务的,声乐艺术范围离不开国籍、语言、时代背景等,它们是一首(部)作品具备的前提;也包括了你必须要掌握用自己的母语和情感去表现音乐所需要的手段,这是一种方式,你必须要去掌握它。不然,就会走入误区,你的所学就没有真正的意义。因为,你毕竟是中国人,中国人最终还是要唱中国歌的,应理所当然的唱好中国歌才是。当然,国际比赛又另当别论了。
看了美、民两组歌手的比赛,美声组的金银奖获得者,他们演唱的中国歌没有让人失望。特别欣赏张妮(排名第二,银奖)最后自选曲目唱的那首中国歌——《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印象不错。原以为这个在国外(俄罗斯)留学七年的胖姑娘唱惯了外文歌,怎么习惯得了唱中国歌呢?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张妮唱得不仅声音连贯流畅,控制自如,咬字清楚,更难得的是她声情并茂、毫不做作的真情演唱,并没有因为是中国歌而影响了声音技巧,也没有因为要顾及技巧而影响了情感的恰当(音乐)表现。
民族组在12进6的规定曲目演唱中,有三位选手不约而同的都抽到了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女主角韩英的咏叹调——“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一曲。自报一下,我很喜欢这首歌,也自信能唱好这首歌(虽然是民族曲目,一样可以唱,美民并不矛盾啊)。她们在演唱此曲时,我认为曲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处理忽略了:第一句“娘的眼泪似水淌”声音不应有vibrato{(意)颤音的意思},要集中、干净、安静地,似说话般地唱出;“那天大雪纷纷下”一词,前四个字要稍强,“纷纷下”时要在突弱后每个字轻轻地断开(顿音)唱出,以唱出凄凉无助之感;“爹爹棍下把命丧,我娘带儿去逃荒”,前一句的“爹”字一定要强起来,第二句要弱下来,在唱到“荒”时,一定要用上戏曲里的拖腔(用上鼻哼余韵的唱法,ang韵母的婉转悠扬,使之更能体现出当时的凄凉景象);后面的“娘啊”一句,那一个“娘”字,更是要借鉴戏曲中的润腔,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弯弯”一定要做足,这里说的足就是要有强弱、有滑音、顿音等,在整个声音(音乐)线条中,能足以感受到每一个音符都有它的生命存在,有连贯的情感依托,而非仅层面上的旋律而已。这是整曲中最重要的几个亮点,一定要“点燃”它,不然,将是平铺直叙。哪怕你眉头紧皱,哭腔连连,外在表情多么夸张,声音技巧多么完美,也绝非能感动人。可惜的是,昨晚的三位演唱者(包括金奖获得者)并没有做到最好,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总是味儿还不够,听觉和情感都没有得到满足。不知是功夫没下够?或是功夫在歌外的原因。
音乐,说之容易做之难,做到真正的心之声,谈何易。
咦?怎么标题前有个足球嗫?可能没细看“确定”框中的红字吧?呀,去不掉了哇?偶不是假球迷哈,连这个级都没入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