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青歌赛”四川赛区复赛,3月6日在川师大音乐学院举行。
开学了,大脑开始紧绷,虽说每周只有两天课,比前两年稍稍减少了课时,可随着年龄增长,真的不想太忙太累,很想有一些清闲自由的时间。现在的两天课刚好,还不算忙不算累吧。
3.8节前夕,为纪念国际妇女节诞辰100周年,我参加了省、市总工会的特邀演出。在这之前的几天,由于有段时间没演出了,把演出服拿出来试,结果呀,长胖了不少,还好的是,不用拆线放大,只是屏住呼吸挺直了腰板,终将拉链锁住。为什么?答:腰粗了背没有胖哈,不然就太惨了。
当演员的时光随着岁月的不饶人,也随之云散烟消,那些灯光舞台化妆服装等等与之相关的东东也随之慢慢远离。可是当我登上舞台的那一瞬间,之前的总总“不适症”突然跑得无影无踪,身体的自然(我)调整达到了最佳状态。这也许就是下意识的良好反应吧,就像身体遭受创伤后细胞会自动调集“兵力”阻止“敌人”一样。这样的感觉已经有很多次了,这种协调,全来自自动的,没有一点勉强的感觉。我把它叫作舞台适应症,一种全身心的、良好的潜意识始终在自动地协调着机体,她让我在台上泰然自若,完成演唱。
很多人不了解舞台歌唱演员这个行当,以为在台上光鲜又艳丽,耀眼又光彩,殊不知这背后的苦衷——有人长期失眠(幸好我没这毛病);有人紧张担心。台上几分钟可以让你突然忘词;突然跑调;突然错节奏;突然完不成技巧,这些都是不能预见的,除非你唱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技巧达到炉火纯青,还有对伴奏的了如指掌,对节拍的分秒把握,都是决定能否台上见的功底。
我经常给学生说,你如果要想在台上不错的话,你必须在不同的环境(哪怕不同房间),想都不用细想,就能把歌曲背得完整无误,伴奏合得丝毫不差,你才能在舞台上加上你的表演和乐感,那才算得上是完整的一首作品——你要诠释的声乐作品。如要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艺高人胆大”。
舞台离我越来越远,歌声却始终还是那么近,那么悠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