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观看央视第十三届青歌赛,感慨良多。
一是曾参加过首届大赛,二十六年来,目睹了大赛从婴儿走到少年的成长过程。从当初不分唱法仅有单项赛到现在涵盖四种唱法、五个单项的团体和个人大赛,并加入综合知识、视唱练耳的考核,形成了青歌赛独有的特点。
二是选手演唱的曲目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美声歌手),不能不说我国的声乐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是想对大赛歌手的演唱提出一点直观的看法:
歌唱是所有音乐表演形式中最直抒情怀的最佳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最方便的“乐器”(随身携带)。在今年的第十三届青歌赛上,美声、民族歌手一路唱来,水平都不错,演唱技巧个个娴熟,条件一个比一个好,真有大饱耳福之感。象这样连续的“观摩”学习,只有在青歌赛比赛中,才能饱享呵。
但在大多数歌手演唱技巧很高的同时,普遍存在对音乐本身、对作品本身挖掘不够的问题。歌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感情;表达音乐内涵。我们说歌唱离不开技巧,技巧是为歌唱服务的,不唯技巧是我们的演唱宗旨,这是大家都明知的。可是,有些选手,看他(她)演唱时,虽然表情非常丰富也非常投入,可就是不感人,无法打动俺的心。始终觉得表情是肌肉动作而非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
在唱一首歌时,要想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最主要的是要把握好、处理好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字。如果为了情感的需要,这个字不需要太规范的声音,那么就一定要扔掉技巧和方法,从情感需要出发来完成它。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曲家赵季平作曲的《断桥遗梦》中有几句:“爱你想你找你喊你!怨你恨你怪你骂你!”听(看)了好几位选手演唱这首歌,至今没有听到一位歌手真正处理好这几个字的音乐。为什么不把这几个字好好处理一下?为什么非要唱得那么响?不唱出对比?为什么面部表情非要那么夸张?难道乐感只有靠表情的“汹涌”(音强)才足以表达?往往我们的选手忽略了,感人不是靠一味的字字强,相反,有时来自内心的弱反而会更感人。所以丽岷很赞成万山红评委(民族组)讲的那番话。唱音乐唱情感不是靠教出来的,是自然流露的。
好嗓子很多,要想取胜不能单靠技巧,也不在于歌越大越好。关键要将表达音乐的手段在音乐需要时没有痕迹地再现在歌唱中,让人感到你在诉说;你在用心歌唱;你在纯净的音乐中表达自己,你就赢了。当然,这其中的技巧一定是在为歌唱服务。
感悟:
还有什么能比音乐更纯净?!
用纯净的心与纯净的音乐相拥吧,你将只有纯净的世界。
怎么理解音乐,就怎么表达音乐。
好的音乐首先是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别人。
自己投入十分,观众(听众)只能吸收七至八分。
从内心自然流出的音乐一定会流入听众的心。
比赛、演出,只要一站在舞台上,统统别想方法技巧,只想音乐,甚至到忘我的境界(丽岷的切身之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