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录完音后回家的路上,与孙女士、叶女士说起了城市的交通安全问题。开车的与走路的都缺乏基本的素养,都像是冲锋在前的光荣的突击队员,似乎慢一点就领不到军功章似的。如果再礼让一点缓一点就会觉得你是另类似的。
又想起咱们的基础教育,书本上的咱就不说了。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到的学到的就是:
红灯是可以穿行的;
过马路是可以不走人行道的;
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是可以相互借的;
开车的骂走路的走路的骂开车的;
超车是可以不打示意灯而且还要超近距离闪电般的进入你行进的车道的;
红灯已不能起到制约作用便利用高科技电子眼来监督的。
该排队的地方可以凭个子和手长占便宜的;
上车就抢座位的;
垃圾烟头痰可以肆意乱扔狂吐的(想起了儿子说过的一句话: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痰盂);
老人妇女儿童都没看在眼里的。
等等等等......你说书本上说得都不错,可实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重视过没有?不得而知!
那就只好让我们的父母来担当教育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吧。
不要让咱们的孩子看不到有序与礼让,不要让咱们的孩子的心灵得不到无声得滋养。
素养,即人的基本素质与涵养。要简单概括的话,还是请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文章来注释的好:
<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识;必需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
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句话:“现在很多人有知识没文化。”
但愿我们的孩子从小不仅学到知识,长大了还要做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人。
所以,才有了,孩子与父母一同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