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酌墨知素』逝水流年轻染尘  南柯一梦仍红楼

(2016-01-05 20:15:21)
标签:

『酌墨知素』

红楼梦

文化

分类: 回首浅笑萧瑟处

『酌墨知素』逝水流年轻染尘  南柯一梦仍红楼

文:云 霓

 

http://s16/bmiddle/001lW1ENty6YkGetBGTaf&690 南柯一梦仍红楼" TITLE="『酌墨知素』逝水流年轻染尘  南柯一梦仍红楼" />

 

   流年似水,墨染红尘;人世种种,生活历历;该来的还得来,该走的终须走,留不住的始终留不住,终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你记得也好,最好忘了。一切只不过是一场清梦。
 

  不读红楼很多年了。但关于红楼的记忆总是很清晰。

  名著就是名著,更何况是《红楼梦》这样名著中的名著呢。总是在一些诗歌中、博客中、微信中不断被提及,而每每读到,总不会轻易被淡忘,会勾起人的记忆。想当年,胡玫跃跃欲试地要拍红楼之初,我还兴致勃勃地发了两篇文章《畅想红楼》和《我心目中的红楼版本》,畅想着大观园里的那些清灵俊秀的女孩儿们由谁扮演最合适。记得那时有个博友因为读到了这两篇文章而将我的好友链接称为“红楼云霓。”后来胡玫因故不拍了,而李少红接棒拍了大家众所周知、大跌眼镜、大遭唾弃的“聊斋版红楼”。这版红楼我倒还一集集看了下去,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吧,某些片段也还是挺有意境的。蒋梦婕的黛玉虽不神似,而且还一袭绿衣穿到底,但偶尔还是有点儿林妹妹的神韵的,看得出她也还是用心揣摩、潜心塑造了的。怎奈她虽漂亮可与人们心中那个弱柳扶风、清灵脱俗的林妹妹相去甚远,从外形上看,远不如87版陈晓旭的黛玉。至于其他人物和细节,还是不要提了罢。

   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名叫非宝钗非黛玉的博友很是痴迷红楼,从她的博客名字看就非常的个性。她所有的文字都很有自己的见解,博文分类就有“与众不同的红楼人物观”,可见在生活中她恐怕也是一个不盲从的人吧。其中有一篇文章《三十之前爱黛玉  四十之后品宝钗》写得很有见地。这里的三十、四十都是虚指。她说“黛玉,原是天下女人灵魂深处的向往:她冰清玉洁,她不食烟火,她吟诗颂月,她唯情至上,她与人间烟火,世俗繁文缛节,何曾沾边,不要用这些俗字脏了她才好。想那情种宝玉,阅尽世间美女,独独对黛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高看。骄傲的女人,有灵魂的女人,有灵性的女人,不世俗的女人,永远是尘世间的一轮孤月,只可遥望,不可亵渎,我们的黛玉,人世间,又有几人能演出她的魂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黛玉,而宝钗也一样。年少时读书最喜欢黛玉,觉得活得最纯粹、真实,不喜欢宝钗,觉得总是那么虚伪世故。而到了一定的年龄觉得宝钗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非宝钗非黛玉博友就说“因为宝钗懂得,太过自我,必然失去人心;得人心者,必是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必然是懂得他人甘苦的人,那些视他人甘苦为草芥,只对结果耿耿于怀的人,实在是不值得为友,为邻的。”

   黛玉和宝钗本就是是曹雪芹割裂开的理想与现实,两者对立,矛盾,不可调和。人都是在这个夹缝中摇摆,不是偏左,就是偏右。偏左了痛苦,偏右了也不舒服。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太难太难了。黛玉是自然人,宝钗是社会人。黛玉是曹雪芹心目中的纯心灵状态,为心而活,为情而死。黛玉是极端的个性张扬,“我为的是我的心”,这是令人向往的本真与自由,也是文明社会必须提倡的。但这种自由有时候像锥子一样扎了自己又伤别人,这样的生存状态必然不容于世。宝钗是完全融入社会的状态,社会要求我做什么,我就该做什么。宝钗审时度势,以自己的圆融维护着社会秩序,克己守分,身边的人自然会从她身上受益。但是宝钗的明礼是以压抑个人欲望为基础的,这样做人太憋屈了。
   现在想来人本来就是社会人,哪能处处以自己为中心呢?人越来越年长后,便越能体会他人的不易,就越能换位思维。

   前几日在博友潇妃燕那里读到了几篇关于红楼的短文。突然又想读读红楼了。想想曹公雪芹真是一位奇人,到底饱读了多少诗书,才呕心沥血写出这样的传世之作?自己也读了些书,始终还是觉得红楼的文学性最高,博大精深,常读常新。但往往又因为耗时耗神,读起来又不免心力交瘁的。书家里是有的,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看。但,我想想,至少有十几年没有碰了吧?

   很多人说蒋勋的《细说红楼》不错,在还没有下决心重新读一遍红楼的情况下,听听人家解说红楼算是慰情聊胜无。

   断断续续听了几回,也还是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感触的。

   其实,最想表达的不过是,纵然是繁华落尽,还是不能和你看细水长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