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永庆经营之道才是中国式管理

(2008-10-21 22:15:24)
标签:

王永庆

台塑

李东升

张瑞敏

杨元庆

中国式管理

财经

幕僚

企业管理

分类: 观察商业组织

王永庆经营之道才是中国式管理

 

    10月16日,一位华人经营大师停止了人生的经营。92岁。

    我接触王永庆的管理思想是在1994年,我进入厦门一家台资企业,任职IT部门,负责ERP系统导入和维护。当此时,我刚从一家制造汽车的大型国营企业辞职,沉溺于风花雪月和鼓浪屿港仔后海滩带着腥味的海风。和老友强哥、洪鉴兄一见如故,聚饮甚欢,炖牛肉甚爽,乃至歪歪。

    首先震慑我的是悬挂于悦华酒店对面厂房之上的条幅:“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让我突然明白:你开始独立生存了,没人管你了。4年以后,我北上上海就职永道(Coopers&Lybrand)咨询公司的时候,特意回访了那幢已经改为成品仓库的厂房,我算了算,我的工资在离开时已经涨了8倍,其奋斗之动力和那个条幅有一种隐秘的联系。

    其次,我逐渐明白了深藏在这家奇迹般成长、并为厦门企业培养了无数高管的台资企业后面的经营哲学。那是一种王永庆的经营之道。台塑企业,这4个字,在台湾企业经营者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哪怕是是那些海龟的美国MBA们。概括起来,8条:

    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

  务本精神:凡事只求根本,只求合理,不问结果

  瘦鹅理论:忍饥耐饿,坚韧不屈,等待机会的到来

  基层做起:脚踏实地,按部就班,从基层做起,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实力主义:学历不等于实力,实务经验愈丰富,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切身感;制定让员工有切身感的管理制度,发挥员工最大潜能

  价廉物美:坚持供应价廉物美的原料给下游客户,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客户至上:买卖双方唇齿相依,给客户利益自己才能有最大利益

    多年以前,因为工作需要和兴趣所致,开始博览各种管理学派。其实大多数不知所云,相比于物理学,管理学和营养学、文艺批评理论一样基本是伪科学。好在我受中国应试教育体制荼毒甚少,长于思辨,理清了管理本身的内在理路。在东方,堪称现代经营大师的只有两位:松下幸之助和王永庆。两者是否有师承关系我不太清楚,但血脉里有相通的东西。

    第三、松下幸之助与王永庆相通的东西是什么?想当然的答案是儒家思想。恰恰相反,是反儒家思想。其例证有二:

      1)都推崇“做事冷酷、做人温暖”;极其在乎事理,也就是经营这件事情内在的理路。我看到曾仕强之流的基于庸俗人际关系学的“中国管理学”、某些企业家张口闭口“做事先做人”、北大校长许某说什么“大学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做人”(我看不少大学教师本身做人就不咋地),一方面发笑,一方面感概竖子成名得有些荒诞;

      2)就我的专业而言,他们提出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念都是:凡事合理化,之后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和上世纪90年代风靡西方的“企业再造”理论的鼻祖迈克尔-韩默、ERP理论的鼻祖达文波特的观点,如出一辙。翻看日本松下、台塑还有WALMART的历史,它们几乎都是全面信息化实践的先锋。信息化这件事情,从本质上上就是“反儒家”的,强调透明、效率、共享、简洁;把等级制度后面掩藏的信息不对称弱化,谁最大?客户最大。传说王永庆的长庚医院,对医生绩效的评估极其严密,甚至包括每月病人数。这种纯粹以事功为目的的理路在儒家看来简直是无父无母,几与禽兽无异。

    第四、对企业组织理论的独特贡献:幕僚体系

    我自己曾是国营企业、台资企业、欧美外资企业、国内私营企业的雇员,加入咨询业后,见过的企业形态更是五花八门。明兹伯格对组织诸形态的理论阐释很精彩,现实中,王永庆的幕僚体系实践包含的智慧更让我惊叹。他把管理体系一分为二:

    1)命令体系:总经理-〉副总经理-〉事业部协理-〉部门经理-〉课长-〉组长-〉班长(拉长);严格遵循一级对一级负责,不许越级;所有职责明确、落实,事无巨细,皆有流程;

    2)幕僚体系:设立幕僚长,下设专业幕僚部门,如管理稽核、人力资源、资讯科技、品质改善等。这些部门有三类人,一类是专家,生产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等;一类是轮岗的高级管理人员;一类是专业人员。首先,他们不可以对命令体系的任何一个级别的人发号施令;其次,他们可以以“专案”的名义召集任何一个层级的人参加专案会议。他们干什么?负责专案。包括流程拟定和稽核、改善专案推动、专业服务提供。台塑在2000年,拥有超过500名幕僚。王永庆有一次在尾牙年会上说:这500位幕僚创造了台塑80%的利润!

    这个体系有三大作用,我想能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三大困惑:

    第一、压力管理。事业部长不是很牛吗?部门经理不是很牛吗?幕僚体系里可以替代你的人一大把,不好好干随时换掉你。防止诸侯坐大。这一条献给TCL的李东升先生;

    第二、事业开拓。当年王永庆在德州经营油田,根本没动用命令体系的人,全部派幕僚体系的大将去筹划、经营。我们很多企业扩张的时候,在人才问题上最让老总头痛。原来的班子调过去?怕原来的事业出问题。这一条献给联想的杨元庆先生;

    第三、人才储备。这一条无需多言。我在厦门那家台资企业目睹好些名校毕业的MBA,都是先在幕僚机构历练,成熟之后,出任命令系统之大任。时任幕僚长的,也是清华毕业生。这一条献给正在试行1+1+N的海尔张瑞敏先生。

    总而言之,王永庆先生的经营思想,对于华人企业如何建立、发展、壮大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于安徽铜陵-〉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