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教学有效策略(研讨交流)
(2012-03-19 10:20:37)
标签:
教学交流木兰鲲鹏鲲鹏小语工作室杂谈 |
分类: 团队活动纪实 |
儿童诗的教学有效策略
一、
黑龙江陆焕杰:教材在低段编排多篇小诗的目的何在?
黑龙江 张淑杰: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黑龙江 孙丽惠: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识字,学词。为激发孩子学习语文兴趣,是很重要的因素。
黑龙江 陆焕杰:学生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河北 赵宏刚:个人感觉,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孩子的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一年级孩子刚离开幼儿园,在儿时已经接触过一些儿歌,设置在低段,孩子容易接受,有亲切感。
黑龙江田立娟:低段学生识字量小,而小诗短小精练,使学生易读易记,读书兴趣会更浓。
湖南李效:低年级教诗应该教到什么层次为好见过很多诗歌教学,要么就是将诗意结果索然无味。
黑龙江 陆焕杰:完全的诗意理解,超出了低段的课程标准,但是也不能不去理解诗的内容。
黑龙江王林英:培养语感和热爱语言的情感培养,不应该逐字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
黑龙江赵宏军:再看我们以往的“古诗文”教学,老师只注重讲解注释,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讲解诗句意思和单个字的意思上了。在枯躁无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释中,学生只是有口无心地识记和背诵,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很少能感知得到。这样的教学根本就谈不到体味到我国“古诗文”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更不用说美好情感的陶冶、文学素养的提高。还是要以诵读为主,不要逐字逐句讲解诗句的含义。
黑龙江郭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教儿歌,但是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汉字的学习为主。
黑龙江陆焕杰:能够大概体会到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表述看到的画面即可 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 。能够大概体会到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表述看到的画面即可。
河北李二猛:儿童诗的教学要站在儿童的视角。
湖南李效:诵读是古诗教学的不二法门,带领孩子们在想象中走进诗歌 引导孩子在已经中创作诗歌,而想象应该是理解诗意的必要途径 。
湖北 淡泊:诵读诗歌,我主要做了这样的尝试,看着图画说诗句,或者老师用语言描述,学生猜诗句这些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诵读,并用初步理解
黑龙江田立娟:低段小诗多数配有图画,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理解诗意,不用深挖诗的内含。低段学生的感悟能力不强,主要还是以教师引导为主。
二、儿童诗教学教些什么
黑龙江陆焕杰:儿童诗的教学站在儿童的视角,我们应该教些什么呢?
河北 李二猛:站在儿童的视角,就是要相信儿童诗种描写的内容,要对诗歌内容信以为真。
湖北 淡泊:学生自己的视角,适合学生学习的诗歌。比如小儿垂钓这样的古诗,或者那些浅显易懂的现代儿歌。
河北
李二猛:教师要使得儿童诗中的人物和教师中的人物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儿童看到儿童诗描写的内容会信以为真会很自然的接受,进而与作品中的人物有相同的情感。
河北
黑龙江陆焕杰:画面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黑龙江田立娟:咱们的教材低段诗歌中配有图画,我们可以加以利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哈尔滨邢通: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自己手中的教学资源---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的记忆诗歌的主旨。
河北
(来自凤凰语文网的观点)
关注“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入情入境,在情境中理解语言、欣赏语言、品味儿童诗语言特有的音乐性,促进语言积累和语感积淀;在反复诵读中链接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自觉摒弃僵化的程序,理性的分析,让诗中的语言与儿童当下的生命对接,让诗里的情感和儿童的诗心相融,领悟丰富而纯美的意境,感受纯真而饱满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力争进入主客同一、物我两忘的诵读状态,在此状态下引领孩子走进“意象的河流”,驱遣想象,将儿童诗的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形象、体验,唤醒、复活融注于儿童诗中的生命,获得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三、感悟表达诗的意境
江苏毛家英:怎样引导孩子以自己的视角来表达感悟到的小诗的意境呢?
河北李丛强:画有趣,有情。当然,这是要通过诵读来达到的。
江苏毛家英:通过体态语加上学生的诵读,是孩子理解诗歌的一种,但是有的童诗是不适合体态语的,肯定还得有其他的方法。
河北李丛强:儿童诗,是最形象的。甚至有些儿童诗本身就是“画”。王维的诗不也称“诗中有画”吗?所学诗歌真的非常形象,具有画面感,我觉得应该让学生“欣赏”画面的,并且是那么品读式地欣赏。
江苏毛家英:让学生“欣赏”画面的,并且是那么品读式地欣赏。让孩子感悟儿童诗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希望百花齐发,更希望百家争鸣
黑龙江陆焕杰:教师的体态、语言描述等引领学生想象走进意境,带学生走入意境我觉得也是浅层次的。
黑龙江田立娟:诗歌也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情感,用发自内心的语感读诗。
黑龙江常伟:儿童诗歌读时朗朗上口,易于学生背诵,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不但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语感,而且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积累了词语,让学生逐渐从儿童诗歌过渡到叙述性文章的学习。儿歌短小,精练,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不需要老师精讲,只要大声朗读,所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和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另名,儿歌和生活一样,也是有色彩的,可以通过画面、音乐、表演等形式直观的再现儿歌中描写和表现的美。
河北李二猛:只是进入了诵读感悟的层次,进入已经后要感悟语言
黑龙江赵宏军:同意常伟老师的观点,不能用老师的讲解儿歌意思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先别急于让学生创作,咱们还达不到这个层面。
黑龙江田立娟:诗歌的灵感来源于自然或来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所附的图画,激发想像,更有助于走进诗的意境
四、诗歌诵读
黑龙江陆焕杰:在学习中也能创作浅显的
江苏
河北
黑龙江赵宏军: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就接触儿歌了,那时候,他虽能背下来很多儿歌,但不懂得儿歌每句话到底什么意思。那叫什么,那叫“熟读成诵”,用咱们平时的话说那叫--“顺下来”。
黑龙江
河北
黑龙江赵宏军:贴近学生生活,因为生活里面有过这样的场景,所以孩子们都喜欢。昨天讨论作文
河北李二猛:孩子们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这些语言的孩子气,怎么能说悟性未开呢
黑龙江王大伟:孩子就是孩子,要求他们用太成人化的语言扼杀孩子的天性。
黑龙江赵宏军:如果咱们的学生能达到读过一遍就感悟到所有,那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是怎样一种景象。
河北李二猛:所以我说教授儿童诗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视角
黑龙江祁敬伟:要想悟出小诗的意境,读的遍数要有保证。试想,对于成年人来说,小诗很简单,但是,对于儿童,要想悟出点什么,是不是要经历读准、读通、读出逻辑停顿、读出抑扬……这样再去说意境,似乎还能品出点什么。
江苏
黑龙江祁敬伟:在理解感悟之前,自由读,分小节读,引读,男女生对读,可以作为读准读熟的基础形式。不建议进行朗读技巧指导
河北李二猛:借助儿童诗进行情感培养。
佳木斯蝶梦庄生:多创造一些读的方式,让孩子投入地读进书里去,成为诗中的主人公
广东王慧:教诗歌我认为不能过多讲解意思,应该创设意境,引导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之中,多读有感情的诵读,自然而然就会理解内容了,低年段对理解诗意要求不高。
黑龙江赵宏军:所有的形式,采取的教学策略,都是为学生“会学”服务的。
黑龙江
浙江
江苏
黑龙江
河北
浙江
黑龙江
运用诗歌中典型的形式来模仿创造。
画是辅助手段,能画则画,有时间则画,千万不能为了画而画
哈尔滨
河北
黑龙江
黑龙江王大伟: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古诗词配画,对学习并理解诗词的意境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黑龙江赵宏军:读得时候,理解、感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其实那就是在“画”了。
黑龙江祁敬伟:首先,在感悟阶段,应该是典型词组的拓展。而在升华阶段,小节的仿创,才可以适当引入。读悟,背诵积累。和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
黑龙江赵宏军: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让学生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为学生刚刚接触古诗,应以朗读为主,力求达到熟读成诵。至于诗意理解,可以让学生借助书中的插图、注释,展开想象,结合教师适当的点拨,能简要地说出诗的大意即可,不必死记硬背。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佳木斯蝶梦庄生:尽管不要求理解诗意,但是引导孩子把诗中形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也是必要的吧。这也是对训练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服务的。尽管不要求理解诗意,但是引导孩子把诗中形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也是必要的吧。这也是对训练学生表达和写作能力服务的。
河南闫付庆:低年级孩子记忆能力强,特别是形象记忆,我觉得只要让学生背会就行了,不求甚解。
河南闫付庆:诗歌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起含义也绝不是简单能理解透的。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读起来会有不同的感悟。
哈尔滨邢通:诗歌朗诵我个人认为:1、贵在坚持,形成习惯。2、重在熟能成诵,不要求背诵。3、老师要通过范读或其他方式来帮助理解。4、处理好诵读与感悟、个性读、师生读、生生读与齐读多种形式读,在读中悟和理解。
黑龙江祁敬伟:这样的语言咀嚼,就是将学生带入了语言实践、语言运用,也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里了。
江苏
黑龙江祁敬伟:这里一朵,那里一朵。前面一朵,后面一朵。左面一朵,右面一朵。在教师这些不同情境的创设中学习语言,解读语言,想想画面,比如读出颜色多,比如读出品种多,这都能够让学生读出意境来不要去分析,嚼碎了语言没有滋味,要给学生多种想想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乘着语言文字的翅膀,飞翔!——这就是诗歌的浪漫!想想——想象。
五、诗歌背诵的方法和目的
黑龙江祁敬伟:指导学生背诵诗歌的方法.
哈尔滨邢通: 熟读是基础,在读熟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比如:生生读、师生读、分句读引渡等形式。也可以用填空的形式不仅可以降低难度,而且还可以巩固对诗歌的理解。也可以竞赛的形式学生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画面引导、语言提示、动作强化、赛读激趣。
黑龙江田立娟:分组接背、两人对背
湖北襄阳风枫:对背、接力背、考查背、挑战背、表演背
浙江朱增明:组织学生静思默想,寻找规律进行背诵。
河北李丛强:读是理解,是体会,更是欣赏,是表达。
黑龙江祁敬伟:背诵的目的是什么呢?
(1)感悟语言美
(2)积累语言
(3)获得更深层次的感悟
(4)增强记忆
(5)培养语感
(6)提高理解能力
(7)增强学习兴趣……
黑龙江王大伟:记得有人这样比喻:小时候记的事情像刻刀刻在石板上,长大后记的事情像清水流过石板。背诵从娃娃抓起,终身受益。
哈尔滨邢通:孩子有个遗忘的曲线,还需要反复诵记在再现才行。孩子才能不会忘记。
黑龙江祁敬伟:有了发现,才有了记忆,有了记忆,才有了积累。
河北赵宏刚:吟诵的要求有高低之别。其初级要求为:1、平长仄短。其中平声指1、2声,仄声是3、4声。五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即第一行第二个字为平声),则第1、4行第二个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七言诗歌以四行为一组,若为平起诗,则第1、4行2、6字拖长,第2、3行第四个字拖长。若为仄起诗,则相反。吟诵是高效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不仅记得牢,而且理解得深。吟诵里,已经包含了句读、格律、结构、修辞等等一系列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寓教于乐。吟诵尤其对于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非常有效。
黑龙江陆焕杰: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研讨两个小时了,特别感谢祁老师的参与和引领,让我们今后教学减少偏颇,也感谢大家的参与,思维的碰撞让我们的研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