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区别
(2011-03-24 11:55:45)
标签:
木兰鲲鹏教学交流 |
分类: 团队研究课题 |
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区别
3月21日,教科语文之家UC网络教研室课例研讨版块开展了以《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区别》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均已《知音》一课进行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设计为例,以此让参与活动的老师从中发现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区别。省语委办教研员张元花结合具体课例谈略教学的教学策略。她的讲座更能让参与活动的教师茅塞顿开。
为了让大家更加明晰精略教学的区别。我整理一些相关文本提供大家。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叶老对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进行了十分精辟的阐述。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定位,当然不是绝对的,因为这是教材编写者经过深入研究后,根据课文的特点、单元主题的需要、学生学习的规律而设定的,既然是人为设计的,就不存在绝对正确。有一些十分有经验的老师,甚至可以不用教材也能教好语文,但是,是否每一位老师都有这种很高的课程建设能力去重组教材呢?假如每一位老师都随意更改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那么,你又如何保证教学的基本效果呢?
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为例),基本上都按照单元编排课文。单元课文中,一般都安排了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在教材中编排略读课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课时不足的需要。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课时,比起课程改革之前略有减少,每学期语文课时大约为120节。小学语文教材每册大约32篇课文,如果全部按照精读安排,平均每篇课文需要课时2.5节,需要80课时,加上作文24课时,检测练习16课时,语文实践活动16课时,应该需要136课时以上。因此,每册安排十余篇略读课文,可以减少课时,适应现在语文课程设计的课时偏少的状态。
其次,增加阅读量。由于课时偏少,如果减少课文,当然可以完成课文教学的任务。但是,现今小学语文教材一般每册都只有30多篇课文, 6年下来12册教材也就30多万字。如果每册教材减少课文,则阅读量将进一步减少,学生的阅读面就更窄,无法达到提高语文素养所需的基本阅读量。因此,略读课文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必要举措。
再次,学以致用、阅读指导。在精读课文中,教师对积累语言、理解文章、体会情感、掌握表达的方法等进行了学习。这些语文知识与能力需要巩固、迁移、运用,需要略读课文来承载。如果直接进入课外阅读,对于快速阅读、浏览等大量阅读必备的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运用就无法进行指导,从而可能导致影响阅读的效率。
因此,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都有独特的定位,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不可或缺,那种认为只要精读课文的观点,是不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
下面请朋友们看看教科版四年级《知音》一课进行精读教学和略读教学的设计。
《知音》教学设计(略读)
《知音》教学设计(精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c5b520100q23n.html
(请浏览此博文后留下你的高见。博主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