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后,怎样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生活

(2008-08-30 17:35:51)
标签:

立志

坚持

淡名利

文化

分类: 杂感

奥运后,怎样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生活

姚克明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们乐够了、玩够了、享受够了,也该坐下来冷静地想想:怎样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化为我们人生征程中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去创造自己心目中的业绩,摘取自己行业中的金牌。

为什么会冒出来这么个问题呢,是不是有点怪怪的?乍一看,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可细细想想,还是可以从中悟出一些与人生相通的东西的。

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呢?简言之,它是由两千多年,尤其是近百年来,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更快、更高、更强”的自我挑战精神,一种“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重在参与”“参与比取胜更重要”的精神。

正是在这种精神支撑、鼓舞和激励下,北京奥运会中国和世界的健儿们打破了24项世界纪录,中国运动员创造雄居世界第一的51块金牌和100块奖牌的奇迹。在运动员摘金夺银,向世界巅峰和人类极限的攀登和成功中,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迪呢?

我觉得,主要是要把他们践行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尤其是要着重把握这样三点:

志存高远。要想在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第一,就必须有傲视群雄的实力和能力。但作为个体的人,与整个人类相比,即便出众又能高到哪里?你要把会世界所有的人都打败,你才能站在领奖台的最高处。所以,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就必须要有雄心壮志。只有像菲尔普斯那样,自幼就立下夺冠之志,才会有锲而不舍的拚搏精神,去提高自己的力量和技能,才能吃下常人吃不下的千辛万苦。正因为他志存高远,又不断挑战自我、完善了自我,所以,他才敢夸下海口,要在水立方夺取8枚游泳金牌。最终,他不仅将8块金牌悉数尽揽怀中,而且创造7项世界纪录。如果我们在办企业、经商、务农、任教、打工中,也能像菲尔普斯那样志存高远,向着自己确立的大目标前进,积以时日,总会有成功的一天的。否则,胸无大志,怎会成功呢。

百折不挠。因为你志存高远,要成为人上人,成为顶尖高手,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精”,那么,你也就必须付出超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这在中国老运动员张宁、洗东妹、殷剑、王楠的夺冠中,体现得最为鲜明。由于年大伤痛,由于要向人类极限挑战,由于竞争的激烈,她们都几度动摇,几度崛起,冼东妹是退下来生了孩子又复出的。对她们来说,即便是要取得参赛权就够难的了,而要在强手如林中脱颖而出就更是难上加难。没有咬牙坚持、奋力拼搏的精神,你怎能“更快更高更强”,别人又怎么会在你面前俯首称臣呢!像女排王玉梅为了打上主力主攻手,短短几个月减肥34斤,上午下午各4小时训练,饿得前心贴后心,还得苦撑着。否则,那能有奥运会上虎虎生威的拚劲和成绩。如果我们也能像她们一样去战胜自己,在千难万险中誓不回头,那也必定会功到自然成的。

淡薄名利。“参与重于取胜”的奥林匹克运精神,核心内容也就是要淡薄名利。可是获得金牌,既有名又有利,为什么又要淡薄名利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不,非但不是自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奥运会的竞赛中,大量的事实生动地证明了:越是想赢怕输、患得患失,越是顾虑重重、压力大增,即便具备夺冠的实力,也往往与金牌失之交臂。相反,战胜自我,抛开杂念,不计名利,反倒有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小将陈若琳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时,前几跳一直落后,她也不去过问,一门心思只想着动作要领,力争做好每一个动作。结果,最后一跳竟跳出了100.30的高分,稳稳地把金牌收入囊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往往也遇到类似情况吗。如果能像陈若琳那样去做,不就会成熟得多、萧洒得多,成功的概率也就会大得多。

诚然,奥运会上弘扬的奥林匹克精神远不止这些,如果我们在奥运后放开思路,以奥运健儿为榜样,举一反三,好好想想,我们就可能从中吸收更多的精神养料,更好地完善自己,在生活中获取更大的自由!

2008-8-30  16:5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