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在水乡的岁月


标签:
旅游朱家角古镇水乡上海 |
分类: 时间.城市.人物 |
江南的古镇给我的感觉是诗情画意的,一湾缓缓流过的河,一排依水而建的老房子,一座石头砌成的石拱桥,一条青石铺就的老街,一个细雨绵绵的天气,一把油纸伞,一个女孩口中的吴侬软语,一条摇曳在水中的乌篷船,一首传诵千年的古诗词,一碗黄酒,一碟茴香豆,在一个客栈里午后的一个美梦。构成了一座活生生的水乡。
江南多水乡,水乡多古镇,朱家角是其中一个,找了个周末去了趟朱家角古镇,以前很少听过的名字,可在上海小有名气,离市中心不远,开车不到半小时,有多条公交路线可到。我们去朱家角古镇时,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夏交界的周末,微风带着丝丝清凉,杨柳飘飘,四个人开着车屁癫屁癫地去了,过一个舒服写意的魔都周末。
以前去过乌镇,只是匆匆一瞥,当时挺有感觉,可惜华东之行劳累,而没有过多地去沉淀,现在有机会了,可以美美地把江南水乡逛个遍。背包,搭车,结伴,周末,也许有很多类似,但如果在喧嚣的都市与匆忙的生活累了,周边的小镇或许都增加幸福感,充电,休整,让生活继续充满活力与期待。
我们从西湖街进入古镇,这边是安静的,寥寥数人,一条黄狗,几户人家的门口,老人家恬静地坐在门口,岸边的枇杷金黄了绿油油的树枝,有个大清邮局,溜进去参观了一会,了解到朱家角当时是个重镇要地,鱼米之乡,商贾往来,络绎不绝。有三泾不如一角,也许听惯了这些吹嘘,所以不以为然,但安静的西湖街给我有着时空的错觉,是在千年前,还是现在,是在大城市里,还是在远郊。
踏着青石板路,经过一些很有味道的小店,探个头进里面瞧瞧,老板娘忙着自己的事,见有人才出来招呼一下。我们见到一个好玩的东西拍上几张相片,然后继续闲逛从西湖街过一座小桥后到东湖街,有时站在桥上看风景,到弄堂里瞧瞧,驻足在河边观望。
我想我是有古镇情结,看着古镇的老房子,我想,所有的古镇都在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有过怎样的人,他们在不同的年代是怎样的生活,唐宋元明的历史都没人记得了吧,清乾隆下江南的故事还不时被人提及,民国时期那位穿旗袍的女子走过的弄堂。古镇与水乡,是一个乡,也是一个镇,更是一座城,也许是一个国度,浓缩着一段段完整的历史,河流与历史随着时光而流淌,不断有人来,有人往,有故事上演,有人静观,有人粉墨登场。
有时不想去解释太多事情,为什么来沪,要不断地给别人答案,而答案每每都是不同。而魔都这边的人会问,你在广东哪里呀,那边不是挺好的嘛,然后用几句生硬的粤语和我聊天,感觉还是挺可爱的,有时耐心地解释一通,有时是敷衍了事,但经过很多地方时播放的粤语歌让我突然有些莫名的兴奋。
朱家角古镇是我来沪后去的第一个古镇,原因是东东回家,东东是土生土长的朱家角人,小时就在这美丽而富饶的水乡长大,这让我开始想像三十年前这里的生活是怎样的,那时还没有人旅游,河水还是清澈的,枇杷树一对夏天满枝头金灿灿,条件艰苦,但纯朴自然,小时有很多伙伴,在水边无忧无虑地玩耍嬉戏。
这些年也走过不少古镇,凤凰沱江边的吊脚楼,丽江纳西风情的四方街,阳朔的田园风光与漓江的山水,家乡雷州半岛上的地主屋与祠堂,江南的水乡。有个提醒我,长三角的水乡都差不多,以后你去多了就会麻木了。而我相信不同的水乡会有不同的意味,乌镇里茅盾的人生历程及其作品,周庄沈万三的阔气,西塘的廊桥,这些需要慢慢品味。
后来的后来,发现很多朋友都与古镇有关,东东家在朱家乡,兔子老家在兴化水乡,现住在七宝古镇,准备去西塘开客栈,有一个同事坐在南翔古镇。后来抽时间去七宝老街,人很多,窄窄的小巷非常拥挤,以后我会是个古镇控,周末空闲的时候,背着背包,穿街走巷,游走都市与水乡之间。
来魔都那么久,吃得不是特别习惯,味道与品种都没广州那么多,有朋友对我说,上海比较注重的外在的,比如穿着打扮,而广州比较注重内在的,比如吃和叹世界。因为有食在广州和穿在上海之称。很多人对广州的理解都停留在吃的感官上。广州什么都能吃,老鼠,蛇,猫,虫子等。以致很多朋友还问我,你吃不吃老鼠,我说广东那边都把孩子吃了你信不信?看他惊讶的样子,我说,你没听过广州到处都有煲仔饭?
想起一句诗,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么诗情画意的美景里面的故事一定是发生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里。白墙,黛瓦,倒影,弄堂,朱家角白天喧嚣,夜晚安静,这里很少有客栈,因为离市区比较近,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一天游,朱家角就这么安静,迎来送往,洗涤沉淀,也许不深刻,但会存在于人们的流动记忆里。
经过一座不知名的桥后,人多了起来,商铺林品,工艺品,沈万三走油蹄,粽子,丝巾,酒肆,街上人来人往,在窄窄的巷子里,两排的房屋连成了一线天,刚才的冷冷清清,现在的热闹非凡,我挺喜欢,想安静时就去人少的地方,想凑热闹就到人多的地方,到此一游,先到处逛逛,中午找个馆子吃饭,这里吃饭的地方很多,很多馆子的门口都有老板吆喝着找客,但没多大的食欲,午餐时最有感觉就是喝黄酒,用大大的碗喝,看着酒坛子就来劲,直呼过瘾。
站在放生桥上时,豁然开朗,有问有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觉。如果有来生,我愿出生在这水乡,成长在这古镇。前世一定有约吧,不然我怎么会看上一眼就会那么舒服呢。
来上海有一段时间,发现这边的女孩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特有猫性,猫咪一样的女孩,想到我的大学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叫女人与猫,现在非常认同。慵懒,可爱,情调,倦缩,伸腰。那天在老码头聊天的时候,JUNJUN说上海的女孩子在生活上是有点追求的,后来认识了青简,猫咪是以前就认识的。吴侬软语,发嗲,虽然听不明白,但好想听听用上海话吵架是什么感觉。
我们整个下午在临江的小店里听着歌,叫上一壶花茶,看着桥上的人来人往,对岸的人们在玩扑克,我们天南海北的聊,关于生活,关于理想,没有看星星,看月亮,午后的阳光温热,岁月静好,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在某个安静的角落放一首歌,别忘了,要温柔,别忘了,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