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伤,也别叫 |
扬子滔滔连珠江,
暨南教泽播八方。
百年沧桑千里路,
一朝涅磐出凤凰。
言忠信,根在中华,
行笃敬,走遍万邦。
四海关爱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桃李芬芳,
德润寰宇辉映炎黄。
第一首 誓为祖国强海权
第一首是暨南创办时的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郑洪年作歌,董王瑞娴制谱”。歌词强调“誓为祖国强海权”,“唤起侨魂风云变”。郑洪年1929年11月在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召开的南洋华侨教育会议上作《国立暨南大学之报告》中,曾谈到他作校歌的事。这首校歌唱的时间并不长。
第二首 颂孔子尊师重教
这首校歌未见在学校的刊物发表过。据老校友回忆,学校曾采用《孔子颂》作校歌。其内容是歌颂孔子,提倡尊师重教。
第三首 “奕奕禹甸”扬民族精神
第三首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未写出词、曲作者。歌词首句是“奕奕禹甸”,其内容是宣扬民族精神和侨校的历史使命。这首歌被采用为校歌是1918年暨南学校恢复以后的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校友大都会唱这首校歌。
第四首 把民族文化广播海外
发表于1948年暨南大学《毕业纪念册》。歌词作者是许杰,作曲刘天浪。这是1944年4月至1949年5月的校歌。其主题是:“要把光荣的民族文化,广播到海外!广播到南洋!”
第五首 “根在中华”反映新风
1986年暨南大学80周年校庆之前,学校组织了一个5人的班子,集体创作了第五首校歌。
学校认为,新的历史时期,应创作一首反映暨南大学新风貌、体现新时代精神的校歌。歌词追溯学校几度迁移,历经“钟山、黄浦、建阳、白云”,“我们是来自五洲的炎黄子孙……寻根啊,根在中华……任重道远,发扬光大民族魂”。
第六首 新世纪凝炼暨南精神
“言忠信”、“行笃敬”、“德润寰宇辉映炎黄”……暨南大学的新校歌十分注重对新世纪暨南精神的提炼,不但将“忠、信、笃、敬”的校训入歌,同时也将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等巧妙地贯穿在歌词中。
据介绍,暨南大学现在的校歌歌词是暨南大学文学院龙吟老师作词、艺术学院湘西源老师作曲得。暨大之所以再次“另立”校歌,是为了让校歌更好地反映暨南校训、反映“暨南精神”。同时,新校歌更易传唱,更有利于发挥校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