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6月,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他出生后不久,父亲为寻求更好的酿酒水质,将全家移居地处黄泽江和剡江会合处的嵊县浦口镇。马寅初就在这乡风淳朴,风景秀美的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父亲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有心让他继承父业,想先让他学会酒店管帐、再承家业。因此,父亲只让马寅初读私塾,无意让他继续求学。马寅初不喜欢私塾的四书五经,向往城里的新学堂,他见父亲强让他学酒店管帐,非常不满。
常常以怠学、怠工以示反抗,为此,多次遭到父亲打骂。有一次,父亲郑重地与他谈话:“你也不小了,应该学会酒店管帐,以后……”“不,我要到城里读书。”未待父亲讲完,马寅初抢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不会让你外出读书!”父亲显然生气了。“我就是要到城里读书!”马寅初也不示弱。“你给我跪下!”父亲大声吼着,“就是跪,我也到城里读书!”马寅初的执拗使他再次饱受皮肉之苦。父亲的蛮横,深深伤害了马寅初,他见求学无望,一气之下跑到镇外,一头扎进了黄泽江,幸亏被人救起,马寅初竟由此因祸得福。原来,恰在此时,父亲的老友张江声由沪来嵊县探亲访友。得知此事,觉得马家老五有志气,说服了马寅初的父亲,由他带马寅初到上海读书。从此竟改变了马寅初的一生。
1898年,17岁的马寅初在张江声的安排下进了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读中学。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刻苦,使他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上前茅。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醇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是一所专门教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中国高级工程人才的学校。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遭淘汰。马寅初由于在中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数学、英语基础,在班上成绩仍是遥遥领先。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北洋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张团妹虽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但每年总有团聚的时候。想到丈夫就要远涉重洋,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不禁暗暗抹泪。临别前的夜晚,张团妹悄悄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嘱咐妻子多多保重。妻子对他说:“孩子出生时,你又不在家,你给孩子取个名吧?”马寅初略思片刻答道:“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十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选择经济学作为专攻方向。1910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32岁那年,马寅初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马寅初拒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移情别恋,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
1917年,马寅初与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结婚。王仲贞生于1904年,比马寅初小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两个妻子。
马寅初对两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妻子同往,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寅初这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在婚姻家庭生活上,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