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的烽火台
不久前,小编路过新疆库车县,有幸参观了克孜尔尕哈烽火台。烽火台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城西北,距库车县城约12公里。这座烽燧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尕哈”是维吾尔语,译成汉语,“克孜尔”是红色,“尕哈”是哨卡,意为“红色哨卡”。烽火台白天烧狼烟为“燧”;晚上点火则为“烽”。汉代烽燧系统的建立,彰显了汉朝在古代西域的强大军事存在,也保护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烽燧地处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附近一台地上,四周地势高低不平,北依山,东西丘陵起伏,南为向南斜的洪积戈壁,地表遍布砾石。两千余年来,克孜尔尕哈烽燧矗立在风雨中,斑驳的身躯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烽燧残高尚有16米,东西底长6米,南,北宽4.5米,下粗上细,由下向上逐渐收缩。烽燧主体系夯土所筑,夯层厚约15厘米,烽燧上部以木柱为骨架,每层间距约1米,顶系土坯垒砌。由于长期风化端部区呈凹陷状,形成一大槽。让人疑惑的是,这么高的实心建筑,古代士兵是怎么登上烽顶的呢?

北侧尚保存附属建筑坍塌后的土包堆积,古代的士兵或许可以从此登临烽顶。烽燧的构筑方式是库车古代土木建筑垒筑得最为古老的方法,四周围板夹之,然后层层夯筑,每层厚10~20厘米不等,每层中再夹以树杆、枝杈或中或横以之为筋骨。没有钢筋水泥,这样的建筑竟然延续两千多年而屹立不倒,实在令人惊叹。

唐代诗人岑参曾经到过龟兹(现在库车),他在诗中写道:“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汉代的烽烟,丝绸之路上的驼铃,还有烽火台上士卒戍守边塞的寂寥与孤独……都成为遥远的历史。如今,残留的烽燧孤零零地伫立在大漠上,远离人烟,凭吊者寥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