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得罪中国,后果很严重!
近日,韩国济州道议会通过条例案将1月18日定为“离淤岛日”(离淤岛实际上是我国领土苏岩礁,在这一问题上中韩存在争议)。且不论韩国这种“小农”式的举动,根本不能为其占据苏岩礁的非法举动增添任何合法成分,只不过满足了韩国人狭隘的民族思维。苏岩礁在我国东海北部,事实上是长江三角洲的外延。我国早在60年代就出动海军考察了苏岩礁,明确宣示了领海主权。相比之下,韩国80年代起才确认苏岩礁的存在,但下一步举措却十分迅速和果断:2000年开始,韩国斥资2400万美元在苏岩礁修建海洋综合科学基地(如下图:韩国欲将苏岩礁变成韩国岛),用意就是以更加实际的实体存在,来换取领土谈判中的优势地位。韩国的手法确实很卑劣。
最近,韩国产业界面临的新问题之一是“贸易收支”。新政府上台后采取韩元疲软政策,即便如此贸易收支不见好转的迹象,反倒呈现出恶化的征兆。物价、就业、消费等经济指标已亮起红灯,如果支撑韩国经济的出口再摇摇欲坠的话,整个国家经济必然会受到重创。
韩国的贸易收支自去年12月起连续5个月逆差,直到上月才扭转为顺差。如果没有出口13亿美元的大型船舶这一利好因素,就不可能实现贸易顺差。今年1月到5月份的贸易收支逆差已达52亿美元。人们担心,今年会不会是1997年之后时隔11年的“贸易收支逆差元年”。
纵观进出口详细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首先是对华贸易顺差减少。中国是韩国出口创汇的代表性贸易国。仅在2005年一年,韩国的对华贸易顺差就达到233亿美元。但去年,这一顺差规模缩减为190亿美元,今年截止4月仅为56亿美元。
专家指出:“更严重的问题是,对华出口的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比如,以前的主要对华出口产品——钢铁、电脑、汽车配件等行业纷纷“倒戈”出现逆差。今年截止4月,钢铁产业的逆差为33亿美元。随着厚板、钢筋、H梁等产品的进口增加,今年末钢铁产业逆差有望超过100亿美元。电脑行业的逆差也达到了1.3亿美元,可能会沦为今年首次逆差的项目。
雪上加霜的是,中国政府对加工贸易(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加工后出口)采取了限制措施,以优化产业结构。从此之后,韩国的对华出口受到直接打击。韩国贸易协会属下的国际贸易研究院在本月初发表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去年禁止了1140个项目的加工贸易,令韩国原材料及配件的对华出口受挫,这将使韩国贸易收支严重恶化。”专家们警告说:“照此下去,3至5年内韩国的对华贸易将出现逆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