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借不来舆论的东风,当如何?

标签:
赵宇王某宇正当防卫舆论不作为 |
分类: 静观万象 |
最近看到的两条新闻,让我颇有感慨。它们让我看到了舆论的力量,但也感到了当事人的无奈与侥幸。
一个是“制止施暴反被拘留14天”的黑龙江小伙赵宇,领取了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证书,并获得3万元奖金。在此之前,他却因“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热血之举,遭遇了一场不分青红皂白的牢狱之灾,明明是见义勇为,反成了“故意伤害”。
上哪儿说理去?!
一个是“沈阳大学研究生被刺89天无果”,大约三个月前,因学院评定奖学金,两名同学对王某宇不满,将他带到学生会办公室,随后还有一名陌生男子,三人对其进行辱骂和殴打,致其眉骨轻微伤,大腿肌腱断裂。这样一个明摆着的“故意伤害”事实,事发89天、其间录了三次口供,但警方仍未出调查结果。
上哪儿说理去?!
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网上,而网络最终也确实没有让他们失望。因为舆论的发酵和倒逼,他们终于等来了原本就不该让他们等的公道和正义。
我们看到,在赵宇发出求救微博后,引发了舆论发酵,得到广大网友的“力挺”,福州市检察院撤销欠妥的起诉,并认定赵宇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今年全国“两会”上,赵宇案还与“昆山反杀案”一起被写入了最高检工作报告,所以才有了获评“见义勇为”这一大反转的故事结局。
同样,久等未果的王某宇,也是在发帖之后引爆了舆情,最终等来了沈阳市公安局连夜发布通报,称已决定将案件提级管辖,务求将该案办成铁案,对存在慢作为等问题的责任人员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给出一个让当事人终于“看到了曙光”的答案。
看没看见,很多事,怕就怕“舆论关注”、“领导重视”,如果借来了舆论的东风、领导的箭,天上就会飘来五个字:“那都不算事”。但我们怕的是,如果没有“舆论关注”,就等不来“领导重视”,我们更怕的是,我们受到的委屈、期待的正义,如果等不来舆论的东风,又当如何?
无论是制止施暴的赵宇,还是被刺被打的王某宇,他们遭遇的事实应该都不难甄别,身陷的案件应该也都不难处理,这些本来在基层警方就应该得到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等到舆论的关注、上级的介入,才会等来结果?就拿王某宇的这个案子来说,故意伤害的事实可以说再清楚不过,但竟然还需要市局介入、“提级管辖”,消耗大量且无谓的社会成本,如果连这样基本的案件都需要“破格”才能处理,岂不是要“累坏领导”、“急煞舆论”?
这些“不作为”、“慢作为”甚至“乱作为”的基层警方或“有关部门”,他们的失职,到底是因为“无能”,没有行动力,还是因为“缺德”,没有责任心,或者说,是因为没有制度和程序上的制约和鞭策?我想,后者的因素可能更大一些,如果赵宇和王某宇的诉求,能够通过正常渠道、在第一时间顺理成章地加以解决,又何必非要总是在舆论的倒逼之下,才能够在这种非常态的环境之下,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迅速表态”、“认真解决”、“严肃处理”?
舆论的风吹一吹,你们才动一动,难道你们是属风铃的吗?
总是要等舆论的东风来“火烧战船”,就算你“跑得再快”,也难免被动和狼狈。须知,每一次舆论倒逼出来的结果,哪怕处理得再好,也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于干群关系和部门形象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甚至有可能会诱发“次生风险”。
不要让每一个遭遇不幸的民众,只有在舆论的东风中,才能成为万里挑一的“幸运儿”。那些基层警方和“有关部门”,才更应该“东风吹、战鼓擂”,成为民众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若我们的“有关部门”,都能够“不待东风已自芳”,则无论是舆论还是民心,自然会“东方风来满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