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研究生坠楼事件:那些想当你“爸爸”的人,咱抽他丫的!

(2018-04-12 21:45:12)
标签:

武汉理工大学

陶崇园

王攀

导师

控制

分类: 静观万象

武汉研究生坠楼事件:那些想当你“爸爸”的人,咱抽他丫的!


    

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溺亡的时候,我曾经写过评论,重点谈的是学生性格的脆弱,但如今面对武汉理工大研究生陶崇园坠楼事件,我更想谈的是,导师和校方的无耻。


为什么会做出截然不同的论断?此一时,彼一时,此一事,彼一事,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两起事件虽有类似,但却有着分寸乃至性质上的区别,从目前陶崇园的家人和媒体披露的材料上看,如果内容属实,王姓导师对学生陶崇园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逾越了师生之间,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一句话:茅坑上练跳远,过分(粪)了!


像奴仆一样对学生呼来唤去不算,竟然还要求陶崇园还有其他学生为其下跪、叫“爸爸”,还要说“爸爸我永远爱你”!他这是把自己当马云了,还是郭德纲了?


据我所知,让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叫“爸爸”,一种是伴侣间的SM行为,一种是相声中的伦理哏,这还勉强算得上是你情我愿,外人不好说啥。但王姓导师让学生叫“爸爸”,却是乘人之危、强人所难,通过对学生人格和尊严的羞辱,满足自己内心隐秘变态的欲望。实际上已经是利用自身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把师生关系变成主仆关系,甚至可能更不为人知、更龌龊不堪的关系。


王姓导师事后的辩解更是不说人话:“叫爸是我们独特的语言系统”;“做家务是为了方便向家人解释”;“我们在网上交流的言论真真假假,有时候看起来疾言厉色的言辞,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学小测试……事后,我们会一起复盘,分析这些交流”;长期采取晚上面对面30分钟以上的交流制”……


有文化,太可怕,语言系统是“叫爸”?那你咋不敢在大街上随便拽人管你“叫爸”呢?大嘴巴早给你抡上了!


 

    

    

陶崇园和其他学生为何会屈从这种变态的要求?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有所怕,一是有所求。“毕竟,自己的前途在导师的手里!导师曾答应他去美国深造,而且毕业论文也还没有解决。如果,两人闹翻了,最惨的就是自己了……”


所以,古人说,“无欲则刚”,人有了欲求,也就有了软肋。这就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而且,这些人就像传说中的恶鬼,更喜欢附身在软弱或弱势的人身上,他们总是能找准别人的弱点和需求,对其伺机下手。


对于像陶崇园这样的寒门学子来说,即使明知如此,也只能配合地摆出各种姿势,因为在其走出人生困境的路上,导师是横亘其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重要关卡。如果要反抗,可能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是其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


事实也证明,当他试图做出反抗的时候,王姓导师果然翻脸不认人,不但明确表示不会推荐其出国,还让陶崇园“三天内离开实验室”。


陶崇园暂时放弃了出国读博的计划,他对同学说,打算毕业工作一年,再考博士,那样就不需要导师签字。在武汉,他找到了一份年薪20万的工作。母亲任霞说,儿子告诉她,这是“曲线救国”。陶崇园最大的梦想,就是到高校当老师,他需要一份博士文凭。但他曾和同学说:“我是百般不愿意读他(王攀)的博士,读了我的人生就是他的了。”


因为不肯再服从,陶崇园还被踢出了王姓导师建的QQ群,更好笑的是,他还发出群公告:经研究,决定解除陶崇园同学实验室基金会秘书一职,因为他目前的道德水准已滑落道德底线以下。之后又发了一条,把“以下”改成了“附近”。


越是没有道德的人,越是喜欢用道德要求别人,越是试图利用别人的人,越是喜欢用感恩绑架别人。


 

    

    

王姓导师事发前后的种种言行表现来看,这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他的眼里和心中,学生的尊严、利益和需求都不值一提,甚至可以随意践踏,他的最大的错误也就在于,他在对学生肆无忌惮地作威作福时,完全忽略了对方也是人,一个有着自由意志、有着利益需求、有着内心世界的人,一旦意愿未遂或内心觉醒,“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他的孤注一掷,也会是你的两败俱伤。


我的一位同事就曾说过,当外人看到关系或条件不对等的人能够走在一起的时候,只要心里问一句“图什么”,很多看不明白的事情,也就能想明白了。


王姓导师如此羞辱使唤陶崇园,应该不是不知道对方“图什么”,但他却只是把这当成让对方屈从自己的砝码,却不知道自己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你以为“爸爸”是那么好当的?你享受到了别人叫你“爸爸”的快感,有没有尽到给别人当“爸爸”的义务啊?


有奶便是娘,如果没奶,你跟人装什么奶妈啊?!


媒体报道中有一个细节颇耐人寻味,据他的其他学生介绍,王姓导师喜欢反复讲自己读博的经历,由于和系主任有矛盾,发了十几篇论文仍不让毕业。答辩时,他把院长请过来,院长让大家说看法,没人吭声,院长说,我觉得不错,于是通过了。他以此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有实力才行。”


从中似乎可以看到,王姓导师如今的变态心理和行为,与其当年的经历也许不无关系,而教师由于掌握对学生成绩和出路的“生杀予夺”,从而孳生的权力的任性和腐败,在校园中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媒体报道中还可以看到, 陶崇园也不是没有跟校方反映过相关情况,但还是不了了之。而校方在陶崇园自杀后,一味撇清自己与导师的责任,甚至试图用5万块钱把陶崇园家人打发了,还好意思说是“出于人道”,你们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我们相信,大多数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亲密的,有感情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导师的权力过大,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也频频发生,而处于弱势的学生,要么就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要么就只能自毁前程甚至人生。看来对于导师权力的规范和监督,必须尽快纳入日程了。


据说港大的做法是,研究生每半年要在网上直接向研究生院提交一份报告,包括与导师交流的频率,交流的方式,研究的进度,学校提供的支持是否足够,希望学校有哪些改善,对于导师有没有什么看法,需不需要转导师,能不能按期毕业等。同样导师也需要填一份类似的报告交给研究生院。如果差别太大,或者学生不满导师等情况,研究生院将直接介入。如果学生能够与校方有良好顺畅的沟通渠道,校方对导师有足够的监督和制约,陶崇园的悲剧或可避免。


但在监督机制尚有缺失的情况下,作为学生,也要有良好的心态、足够的智慧、巧妙的力量,来与导师或者说与社会周旋。我们必须明白,遇上好的导师、好的领导,是一种运气,遇到坏的导师、差的领导,也只能当是一场修行。所以王姓导师说的这点倒是没错的:“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有实力才行。”你有实力,就不会任人宰割,你有办法,才可能化险为夷。


 


最让我遗憾的是,悲剧发生两个月前,陶崇园还收到姐姐发来的一个链接,说的就是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自杀事件。陶崇园当时说,如果自己读了博士也是这个结局。但是他却没能把别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经验,却让别人的悲剧,在自己的身上重演。


有时候,你选择怎样的生活,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即使能力有限,受制于人,有求于人,但也要一定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知道什么可为、什么可不为、什么不可为。要记住康德的那句话:“人不能被判为奴,只能自认为奴。”要学会以直待人,对教会自己能力、掌握自己命运的老师或领导,要待之以礼,报之以情,但却要不屈于威,不诱于利。对于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作家沈嘉柯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心中的价值序列,决定了这个人的行为。然后反过来,作用于他的人生。”你明白什么是该追求的珍贵,才会知道什么是该远离的苟且。你懂得珍视自己、尊重自己,别人才不会也不敢轻视你、践踏你。        


我也承认,在权力的淫威面前,一介个体尤其是未涉世事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是无力的。但越是这样,越是要学会用各种力量“武装”自己。如果校方的力量指不上,还可以借助法制的力量、政府的力量、媒体的力量、网络的力量、乃至家人的力量……你要让那些试图欺辱你、压制你的人明白,我对你微笑,纯属礼貌,别把我对你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


 


正好最近在《物种日历》的公众号上看到,在海洋中,有一种叫鲎的生物,它何以经历四亿多年时光与磨难都没有灭亡? 原来它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练就了多重“忍术”,其中一个强大的武器就是,它的头胸甲、腹甲和剑尾都非常坚硬,耐压、耐撞,如同铠甲一般,保护着鲎不受侵害。也因此,成年鲎几乎没有天敌(除了人类)。


生而为人,我们也要学会练就这样一身铠甲,来提防世界的恶意,守护自己的善良。


有本事你咬我啊!


我咯死你丫的!


微信搜索关注本人公众号:静扯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