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小静别墅
小静别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41
  • 关注人气:6,9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你的心易碎,人生就容易“杯具”

(2018-03-20 14:48:49)
标签:

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

杨宝德

自杀

导师

六六

分类: 静观万象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你的心易碎,人生就容易“杯具”

西安交大在读博士生杨宝德溺亡事件,让人扼腕叹息,也引发很多热议。最近,据说其女友曾一度表示接受学校处理意见,宣告终止追问。但因其微博被删,于是再度发声,但也只能是希望“拯救下个宝德,反思博士体制”


确实,从其女友之前公布的事实,虽然能够看出他生前因为这位导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且也曾有过自杀未遂的行为,却无法推导出杨宝德的自杀与导师的压榨有直接关系,因为其没有留下片言只字,对家人和女友有任何的交代,也只能把很多的秘密、委屈和疑团,带到冰冷的灞河水底了。


所以对于杨宝德之死,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生得窝囊,死得憋屈。


他的悲剧在于,既不会拒绝,也不会放弃,更不懂珍惜。


我们看到,杨宝德生前经常被要求去停车场接送导师周某,中午不许午睡,晚上12点前要随叫随到,给她搞卫生,陪她应酬,挡酒,打麻将,甚至这个导师还经常介入其与女友间的关系。他给读硕时的导师发过一次短信说,“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我不会拒绝人,老师让我干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这导致我自己的事一事无成”。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出国,可他的导师却又明确告知,不会放他出国。这很可能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是这些压力如果能让一个人轻易放弃生命、爱人和亲人,轻易被这些“稻草”压垮,是否也说明这个人的脆弱,不堪一击?    


不过我并不赞成编剧六六的“高论”:


“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脑子里想什么?装个窗帘、买个菜、打扫个卫生就委屈死了?到底是个村娃,自视甚高。俺们跟师,出门拎包抱着被子,鞍前马后办入住,洗洗涮涮还生怕师父不满意。人哪!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所谓学习,不仅仅是课本的,也是做人的道理。你伺候伺候老师,那不是应当的吗?”


首先我觉得这些事合不合理,关键要看当事人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是出于对老师的真心感激,还是对权力的忍受屈服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本意,不是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


还有我们不要轻易去评断褒贬他人的人生和选择,因为你看不清别人命运的来龙去脉。就像张爱玲说的:“如果你认识过去的我,你就会原谅现在的我”,每一个人的今天明天,都是由无数个昨天的自己堆砌而成,每一个人的命运走向,都其来有自。不同的境遇、性格、心理、见识,甚至疾病,导致了其选择的千差百异,不能因为你的轻而易举,就看不到别人的竭尽全力;不能因为你的春风得意,就看不到别人的万不得已。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的孤独来自互不理解,各自为战。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就像一个听了心酸的段子——


一个男人去看医生,说他很沮丧,人生看起来很无情、很残酷,说他在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上觉得很孤独。


医生说疗法很简单,“伟大的小丑帕格里亚齐来了,去看他的表演吧。他能让你振作起来的。”


那男人突然大哭,“但是医生”,他说,“我就是帕格里亚齐”。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幽深世界,如果我们不能为其烛照,至少不要去增添别人的寒冷和黑暗吧。


对于杨宝德的选择,我们可以不理解、不赞同,但是不能不同情、不慈悲。


逝者已矣,别人的惋惜与不值,对于死者而言都不重要了,但是对于生者,我们还是要思索,如何“拯救下个宝德”。


杨宝德女友说要“反思博士体制”,以杨宝德的死为契机,征集类似案例拟成报告,或者联名致信教育部,呼吁建立高效导师监督反馈机制。我觉得这种建设性的、从社会层面上的推动之举,值得赞赏,也期待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条路复杂且漫长,在社会层面没有解决之前,我们个人层面应如何应对?而且,我们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并不仅仅存在于导师与学生之间。


我们在自己的人生中,总会遇到一些人格、能力、性格不健全的人,可就是这样的人,偏偏成了你的导师、你的领导、你的甲方,成了掌控你人生资源和关卡的人,我们又该怎么办?这个世界肯定不会尽如我意,你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逃过了张三,又会遇到李四,如果冲不破生活的十面埋伏,我们是不是就只能自戮于命运的乌江?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明晰自己的本心和目的,明白人生的意义。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在他《追寻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应追问生命的意义;并且,每个人只有通过承担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过成为负责任的人才能对生活做出反应。”


我们要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的目标感、价值感和意义感,有了这些,即使遭遇了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即使曾有过像许三多那样的怂包经历,我们也不会轻易地抛弃自己、放弃前行,因为支撑我们活下去的,是爱和责任;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珍贵的是什么。    


最近刚好看了《无问西东》,觉得影片结尾张果果的独白,恰好可以成为杨宝德一事的注脚: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该周旋时周旋,该抗争时抗争,该珍惜的珍惜,该放弃的放弃。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我们要时刻记得:在人生和社会的战场上,保全自己,才是最大的胜果。


还是弗兰克尔说的,“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个前提是,你先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微信搜索关注本人公众号:静扯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