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案”中的凶手林森浩,在二审维持死刑判决后,与律师唐志坚在看守所会见时的一段对话,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青年人多读点儿书,早点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同时要学会为人处事的智慧,与他人相处多点儿宽容,多点儿友爱。”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不知为什么,当时我的脑海里却浮现出在电影《后会无期》里,韩寒说的那句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人性之复杂莫测,命运之诡谲多变,岂是一两本书、一两个道理就能言语道尽的。
我注意到,林森浩在家书中,特意提到将家里的一本《红楼梦》赠与自己的好友,并提到“《红楼梦》里有诸多为人处世上的智慧,希望他能多读书。”
可见林森浩平素对于《红楼梦》的喜爱程度,但是他真的读懂《红楼梦》了吗?在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也是《红楼梦》,因为比起其他三本书,它少的是戾气与仇恨,多的是慈悲与柔软。我不知道林森浩看没看过台湾红学家蒋勋这一番话:《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红楼梦》的作者通过一个一个不同形式的生命,使我们知道他们为什么“上进”,为什么“洁癖”,为什么“爱”,为什么“恨”。如果林森浩真的读懂了《红楼梦》,或许他就会重新审视与黄洋之间那些琐碎的所谓的“仇恨”,也就不会干出暗中下毒、害人害己的蠢事。而且,他更应该知道《红楼梦》中,赵姨娘与马道婆合计设“魇魔法”毒害凤姐、宝玉的龌龊勾当,最后也只能显出自己的呆庸狠毒、愚浅荒唐罢了。一个医学院的高材生,又是那么爱读书的一个人,在投毒害人这件事上,又和肤浅粗鄙的赵姨娘有何区别?
林森浩还推荐家人读《心灵控制术》,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但上网查了一下,这本书据说能够让人“快速掌握心理能力改变人生的契机”,对于这样的宣传,我都是心存警惕的,如果靠一本书就能改变人生、改变世界,这个世界上应该遍地都是马云和星云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宣扬读书无用,恰恰相反,我认为增强和改变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人文素养,还是要靠教育和读书。但是,仅仅是知道书中那些道理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知行合一。按照朱熹的阐释:“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若一边软了,便一步也进不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好佛,有一次他请教当时著名的鸟窠禅师,问:
何谓三藏十二部,九千卷经文的宗要,请禅师道一句?而鸟窠禅师的回答就是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很失望地驳斥说:如是平常话语,三岁孩童皆晓!禅师长啸一声说:三岁孩童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根源所在。
对于改变人和社会来说,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算是真正学会了正确地使用这个工具。现在很多人都非常崇拜马云,书店里关于马云的书也比比皆是,但马云自己却直言读书不多,而是“把人当书看”,在他看来,看书固然重要,但“和人相处更重要”,我对此的理解就是,不能把书当成整个社会,而是要把整个社会当成一本书。也许,这就是《红楼梦》中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吧?
扫二维码关注本人公众号:静扯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