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的红尘 更需要平凡的世界
(2015-04-29 16:14:45)
标签: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参考消息
孙少平
闫红
|
分类:
静观万象
|
当我们的微信朋友圈被世界读书日刷屏的时候,其实如今,能够安静地、认真地读完一本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至于这种疯狂的刷屏,很多人不过是在寻找一种内心的慰藉。用怀念来代替相见,用空谈来满足渴望,说句不太好听的话,倒颇有些像半老徐娘对于青春花容的恋恋不舍、耄耋老者对于年少雄风的念念不忘。不过这种对于读书的怀想,至少说明,在这个喧嚣的红尘、浮躁的时代,我们还有着一颗不甘沉沦、不愿平庸的心。
说实话,在最近的一个多月,我来来回回的路上,总是拎着一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当年令我一气读完、感动不已的巨著,如今重读却显得那么吃力,三卷本至今只读了不到两卷,而且,总觉得琐事太多、时间不够,一部《平凡的世界》被我看得七零八落,真是有负于赠书老友对我的殷殷期待。其实,就像有人说的,我们总觉得没有时间读书,只不过是我们的价值排列和选择的问题罢了,我们并没有把读书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总觉得读书与其他的事情比起来,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但正如法国人夏尔丹其格在他的《为什么读书》一书里说的:“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维系着超脱,而超脱有利于我们的思考。读书毫无用处。正因为这个,读书才是一件大事。”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读《平凡的世界》时,我最大的感慨就是,越是贫乏的年代、稀缺的事物,人们才越懂得珍视,甚至会如饥似渴地追求,就像读书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孙少平在最初看到被润叶他姐用来夹鞋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那种激动与震撼;田晓霞为他带来的《参考消息》,甚至让他每张都“舍不得看完”;在看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时,内心受到的冲击竟然久久不能平复……而在如今,虽然图书琳琅满目,信息比比皆是,但又有多少书能够让我们深深感动?有多少信息能够让我们略作停留?当书越来越多的时候,读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但信息越来越泛滥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却越来越分散了,当“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都变得很容易的时候,那种轻触指尖就能耳热心跳的爱情感觉也已变得遥远……
也可能有人会说,孙少平读了那么多书,最后不还是一个矿工吗?但我要说的是,读书不一定能让我们富贵,但却可以让我们高贵,读书不一定能让我们发达,但却能够让我们通达,读书不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却一定能够改变自己。就像书中说孙少平那样:“从表面上看,他目前和以前没有什么不同,但他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原来的他了。”正是读书,让他变得与众不同,也让他拥有了此岸世界之外,更为广袤、更为深邃的彼岸世界。
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恰好看到了作家闫红写的《平庸乏味才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其中最后一段让我的内心深受触动:“活到这把岁数,我渐渐不再羡慕别人的生活,唯一羡慕的,是站在公交车站牌下,也能读得进哲学书的人。周围喧嚣繁杂,人人都在翘首望向远方,公交车照例迟缓得让人绝望,唯有那个把自己放进白纸黑字的人,掌控着自己的节奏,时时刻刻都在天堂。”是的,读书会让我们拥有一个平凡、平静但不平庸的世界,在这个喧嚣的红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