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当时只道是寻常
(2014-10-16 18:37:23)
标签:
《夜莺》
《蝴蝶》
李保田
菲利普·弥勒
杨心仪
|
分类:
静观万象
|
说来也巧,在看影片《夜莺》之前,闲来无事翻看微信,看到一篇关于老道外小吃的稿子,其中提到更新饭店,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住的时候,常去那里买烧饼豆腐脑的情形,于是顺手转发并感慨了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想到,这句话竟暗合了接下来我要看的这部影片的基调,于平淡寻常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李保田的说法,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法国导演菲利普·弥勒编导的中国版的《蝴蝶》,不过那部片子我并没有看过,所以也无法做出评价。不过在我看来,《夜莺》倒有些像亲情版的《人在囧途》,通过爷爷李保田和孙女杨心仪一路上的遭遇和交流,把这个家庭中祖孙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的亲情故事娓娓道来。可以说,整部片子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让人大喜大悲的情绪渲染,硬是靠一个“老戏骨”和一个“小大人”撑起了一部戏,那些暖心小细节,那些生动的对话,让你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触景生情,丝毫不会觉得厌倦和疲惫,而始终有一种舒服和熨帖的感觉。再加上广西山水的秀丽风光、当地民俗的生动画面,以及片中配乐的优美旋律,真的是让人赏心悦目,在这个重口味的时代,让我们感受到了难得的小清新的气息。
但也许是因为影片太像一篇散文了,所以在叙事方面还是有些缺失的,比如孙女杨心仪从开始的任性到后来的贴心,杨心仪父母以及李保田父子之间的疏离与和解,都缺少一个相对合理的过渡和理由。就拿李保田父子的矛盾来说,虽然李保田在4年前曾经把孙女遗失,但一来孩子已经找回来了,二来从后来看儿子一直将父亲做的哨子带在身边,可见父子之间感情颇深,不太可能因为这一件事就让父子疏远至斯,而父子的和解也显得有些仓促和突然,李保田说了一句对不起,儿子就立刻将4年的嫌隙抛下,与父亲吐露心声,这些都让人觉得有些生硬。不过瑕不掩瑜,被触动的情感有时候会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其逻辑上的硬伤。在片后的发布会上,李保田在回答有记者问到什么是大片时说:“能触动灵魂的都是大片”。当然,这部片子算不上什么大片,也谈不上触动灵魂,但却能够让我们的心灵有一种温润之感,这就够了。
我很喜欢影片最后,小心仪让父亲用哨子教夜莺歌唱的那个桥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应该学会教生活歌唱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