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我承认,我是个胆小鬼,自从几年前看过《午夜凶铃》之后,我基本上就把鬼片戒了。其实说实话,看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多可怕,只是在看过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每每看到电视机心里都会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可能就是恐怖片的移情作用,它能够把寻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都蒙上一种神奇诡异的色彩,让你看到哪怕电梯里的镜子、洗手间的门、案头的公仔玩偶都可能产生毛骨悚然的联想。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们无聊,在一起讲鬼故事,结果那天晚上在独自回家的路上,见到一个捡破烂的老太太,都觉得形迹可疑,鬼气森森。
之所以忽然想到谈鬼片,是因为最近犯贱,因为当时在影院没有什么其他选择,就随便看了一部《模特魅影》,准确地说,是一部惊悚片。但我之所以说我是犯贱,并不是因为这部片子有多可怕,而是因为它拍得实在是有些烂。其中有些情节,像我这样不怎么看鬼片的都知道是抄的,比如摄影师和模特团队里的人互相说对方是鬼的桥段,几乎是赤裸裸地照搬了《凶间雪山》的情节。而且,如果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鬼片,可能很多说不通的情节我们也就可以忍了,但是因为这还是打着悬疑推理的名义装神弄鬼,我们就不得不说道说道了。按照片中的说法,女主人公马雅应该在杀孩子之时就已经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了,可还能如此“计划缜密”地设计一桩又一桩的凶杀案,我们是否也只能归于“精神病人思路广”了?还是编导以为我们观众是“弱智儿童欢乐多”?还有,她的闺蜜罗兰即使能够亲密到告诉马雅自己家有珍宝的秘密,也不至于蠢到把所有的取宝机关统统都告诉她吧?而马雅要求留在罗兰老家照顾所谓的罗兰奶奶、其实是保姆汪姨的时候,她的那些同伴明知道罗兰之前一直声称遇鬼的困扰,还居然能够同意她一个人留下,这也非常不近人情。至于摄影师李东城故意引她下手坠崖、还有马雅的男闺蜜小米带着人皮面具装扮成妮可的情节,更是荒唐到连鬼都不能相信的程度。最后影片将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一句话:“小三害死人”
,真的是让人觉得既轻薄又好笑,故弄玄虚却又强装深刻。
《韩非子》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但要我说,还真别以为画鬼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真能让人相信而且把人吓住也是需要有两把刷子的。
我们之所以爱看鬼片或者恐怖片,其实跟我们爱蹦极、做过山车的道理是一样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玩一次心跳,来点儿刺激的人生体验,虽然有惊,毕竟无险,这也就是美学上所说的审美的距离吧?但我个人对于这类片子的建议,是和孔老夫子的态度是一样的,那就是敬鬼神而远之。世界上本没有鬼,看的片多了,也就容易有了,所谓的疑心生暗鬼,正是如此。而如果是一些拍得很烂的鬼片或恐怖片,那就更没必要看了,不过是唬弄鬼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