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你们在“围攻”一个孩子
(2011-05-09 16:15:46)
标签:
黄艺博
五道杠
新浪博客
鲁迅
伤仲永
杂谈
|
分类:
静观万象
|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过,个体一旦迈入社会,便能获得一面照出自身行为美丑的“镜子”,这镜子存在于同他相处的那些人的表情与行为中。武汉13岁的少年黄艺博一定没有想到,还没等自己迈入社会,便照到了这面“镜子”,而且,是面哈哈镜。
就因为黄艺博两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就因为拍照时一副“不苟言笑”的表情,就因为博文中出现了“审阅文件”、“欣然题字”等“大人式”的话语,很多人便断定这个13岁少年是个“官迷”,而且由此掀起了一场网络狂欢,很多人在网上极尽嘲讽谩骂之能事,其照片也被PS成多个版本。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想到这个孩子的感受,想到这个孩子的父母的心情。
也许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黄艺博的确给人一种“小大人”的感觉,但如果这就是他的个性和爱好使然,而且他又从中感到快乐,那又有什么不可呢?“子非鱼安之鱼之乐”,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危害社会、影响他人。一个孩子看《新闻联播》你们就嘲弄他官气十足,如果他看“快男快女”呢?是不是你们又要说他自甘堕落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原本是宋朝先哲张载吞吐宇宙的名言,被这位少年,引用作为自己新浪博客首页的开篇语,这也成了这个孩子的“罪过”,被人笑话说口气太大。但哪个曾经少年没有过自己的远大志向呢,可能成人之后会觉得很幼稚,但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且谁又能断定孩子未来不能实现自己儿时的志向呢。南北朝时的宗悫,小时候叔父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果当时他的话换来的是嘲弄和讽刺,也许历史上就少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王小波说:“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少年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使这个孩子真有想当官的想法,也不能算错,只要他想当的不是贪官庸官,只要他存的是一颗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心,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媒体报道说,黄艺博“觉得很委屈,很伤心,不明白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他,不了解他,为什么要骂他,挖苦他”。不过他倒坚强,他没有哭,还宽慰父母说,骂他的人如果真正了解他,在他周围生活的话,应该不会这么说他,“他们会喜欢我的。”我想也是,如果这个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的少年,是你们自己身边的孩子,你们还会这样嘲弄挖苦吗?可见,是网络把一个孩子给妖魔化了。
还有人担心这个黄艺博将来也会成为“伤仲永”故事的翻版,我觉得这也未必。孔融小时候就被人说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他顿时回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轻视一个孩子,更不要轻易断定一个孩子的未来。
还是鲁迅说的好:“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