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静说书)道德沦丧不知羞 无耻无畏真可怜
(2009-07-21 11:05:39)
标签:
高考松源舞弊70码安全锤杂谈 |
分类: 静观万象 |
集体道德已沦丧,每逢思此实堪伤。
最近,发生在吉林松源等多个地方的高考舞弊行为,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考生可以在考场抢夺同学的试卷公然抄袭,为人师表的老师竟然敢做销售舞弊设备的生意,稍微认真点儿的监考老师,竟然会遭到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可以说,在这些地方,作弊已经成了作弊者的通行证,而更可怕的是,这些作弊者居然毫无羞恶之心,如果将道德比喻成一件衣服的话,那么道德底线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该穿的“内裤”,但很显然,当地这些涉嫌作弊的人群,已经是在“裸奔”了,而且是“集体裸奔”。
国外曾经有学者提出过一种“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吉林松源等地的舞弊之所以如此猖獗,正是因为最初的舞弊者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从中受益,这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舞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因为大家都这样做,所以也就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不作弊的人成了“傻帽儿”,阻止作弊的人更是成了“人民公敌”,这样的地方社会风气简直是太可怕了。
最近《中国青年报》有一篇评论就曾提出:“基本道德缺失是中国最大的伤痛”,文章中说,“我们需要弥补的不是高尚,不是伟大,而是遵守基本道德,遵守基本的规范。”正是当代一些国人基本道德的缺失,才会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公家车的安全锤经常被偷,商家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开发票,医生可以心安理得地收受红包,一些人可以肆无忌惮地飚车,而另一些人则可以在出事后瞪着眼睛说瞎话:“车速只有70码”……而大家这样做的理由就是:别人都这样做,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做。这其实就像阿Q对小尼姑的心理:“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借用狄更斯《双城记》里的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本来应该让我们“仓廪实而知礼节”,但因为传统道德观念多已废弛,而新的道德观念又尚未树立,造成了我们如今一些人价值观的混乱和道德的沦丧。记得年轻时我曾被康德的那句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但如今,我们头顶的星空已经不再灿烂,难道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也要被丢得一干二净吗?
莎士比亚说:“习气那个怪物,虽然是魔鬼,会吞掉一切的羞耻心,也会做天使,把日积月累的美德善行熏陶成自然而然而令人安之若素的家常便饭。
”而重建道德准则是改善社会风气的关键,正如我们目前正提倡的“八荣八耻”,概括了当今中国最需要明确的荣辱界线。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什么人光荣,什么人可耻;怎样做才光荣,怎样做就可耻。虽然这都是最起码的常识,但正如梁文道先生所说:“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正是——
当代更需知廉耻,莫让道德成稀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