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中央大街上的“半亩堂”书店

(2008-11-19 13:39:09)
标签:

中央大街

半亩堂

中央书店

学术书籍

百家讲坛

文化

分类: 散文化生活

  http://blog.northeast.cn/UploadFiles/2008-11/191336470318.jpg

    为读者找好书 为好书找读者

 

  “到‘半亩堂’淘书去!”这几乎成了哈市读书人的一句口号,在“半亩堂”书店,你能找到别的地儿找不到的好书,或者同样的好书,在这里你能省下一半甚至更多的价钱。同样作为爱书人的我,几乎每次到中央大街,这个位于中央书店六楼的“半亩堂”书店,都会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我的脚步,让我不由自主地走进去,而且,几乎每次都不空手而归。
  所以,我一直也很好奇:是谁在为哈尔滨的读书人做了这样一件好事?他们为什么会选到那么多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好书?经营这个书店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赚钱吗?他们能够坚持多久?机缘巧合,终于让我结识了创办这座“半亩堂”书店的“功勋元老”——中央书店的总经理鞠占斌先生,从他那里,我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半亩堂”原来并不叫“半亩堂”,只是中央书店六楼一个卖特价书的地儿。但是从2002年创办伊始,鞠占斌给这里的定位就是:价格低,品位不能低,我们要卖特价中的好书!但什么是好书,一开始鞠占斌和他的员工们心里也没有谱儿,虽然他们摒弃了言情、武打等品位并不太高的书,但是有业内人士在他们这里逛了一圈后却说:你们的书虽然选得还算不错,但总觉得好像没有“魂儿”。这句话触动了鞠占斌,怎么才能给这个书店找到自己的“魂儿”呢?于是他在全国走了一圈,考察了很多有名有特色的书店,终于给这座六楼的书店找到了一个新的定位:我们要卖特价中的学术书。此举果然大受读书人的欢迎,所以在今年年初,鞠占斌他们又适时地增加了正价学术书籍,并请一位常来的读者给这里起了个名字——“半亩堂”,一来是因为朱熹的那首著名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来也是因为这里也就半亩大的地儿。
  问到他们选书的诀窍,鞠占斌笑了:“刚开始我们也不懂,我就告诉负责选书的员工,只要你看不懂的就是好书。”当然,这是一句笑谈,几年来一直负责选书工作的袁惠玲告诉记者,她也是这些年摸爬滚打“撸”出来的,虽然自己不懂,但来书店买书的很多老师都懂啊,自己就跟他们学,问他们喜欢看什么样的书,什么书是他们心目中的好书,这样时间久了,心里也就有准儿了。曾经有一度,鞠占斌曾经想跟北京的“风入松”书店合作,挂他们的牌子,但“风入松”书店的人来了看一圈之后,却跟鞠占斌说:“你们这里的书,很多我们都没有,而且这么好的书,在我们那里都卖原价,你们这里却卖特价。干脆,你别挂我们的牌子了,我们挂你的牌子得了!”《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的康震教授来这里签名售书之后,反倒在他们这里买了八百多块钱的图书,他说,这些书在别的地方都买不到。而且,“半亩堂”的书在网络上也很有名气,在“孔夫子旧书网”和“淘宝网”上,他们的图书销售量都高居榜首。
  在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部队气质的形成和他的首任首长有直接关系”,鞠占斌也深信这一点,为了培养员工的文化气质,他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这些年来,书店每天都坚持开早会,早会的内容一是由业务人员作出版社、图书、作者等自己负责领域的相关知识的介绍,另一个内容就是由鞠占斌亲自为员工们读报,员工们戏言:鞠总的读报都快赶上央视的《马彬读报》了。鞠占斌读报并不是简单地念报纸,而是往往就一个问题生发开去,旁征博引,天马行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拓员工的视野,对他们进行文化熏陶。鞠占斌还利用书店的楼梯等空间地带,经常举办一些老建筑、老教堂、犹太人在哈尔滨等摄影展,用以提升书店的文化品位。
  在“半亩堂”,你几乎可以随处感受到他们的这种企业文化。比如在他们的网络营销中心,每位员工座位的墙上,都会张贴着一些小字条,比如“失败,只找理由!莫找借口!”、“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先一步,胜一筹,高一策,创一流”等等等等,鞠占斌说,这都是员工们自己贴上去,用来提醒和激励自己的。
  主雅客自来,几年来,“半亩堂”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读者群,常来这里的有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有高校的教授老师,有作家、诗人,也有媒体和高检法司等方面的专业人士,而且很多人都和这里的员工交上了朋友。书店的副总经理韩晓光跟我介绍起这些老主顾来,真是如数家珍:有一个老教授以前常来这里买书,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离开哈尔滨去了大连,但每次回来,他都必到“半亩堂”,捧一摞书回去。还有一个聋老头,也经常到这里买书,因为耳聋的关系,他的嗓门很大,经常跟员工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书,好!好啊!然后又常会拍着自己的口袋说:钱都没了!让人不觉莞尔。还有哈尔滨一家出版社的老社长也常来这里淘书,他曾经紧紧握着鞠占斌的手说:“小鞠,你为我们读书人办了一件好事啊!你可得坚持下去啊!我给你写文章宣传!”
  其实,老社长的话也隐隐透露出他和很多读书人的担心:像这样以学术为主的书店,究竟能够挺多久?对此,鞠占斌也不是没想过,虽然他知道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儿,“半亩堂”现在已经成了哈尔滨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对于哈尔滨文化品位的提升,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毕竟,严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现在整个中央书店压了一百万的书,而“半亩堂”就压了六十万!如果资金不能够有效地运转,“半亩堂”的生存肯定是一个问题。所以,鞠占斌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读书人知道“半亩堂”,来“半亩堂”淘书,“买不买没关系,你来,就是一种支持!”鞠占斌这样说,当然,我相信鞠占斌是既了解我们这些读书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书有自信的:你来了,你看见,你就不能不被它征服!
  我注意到,在“半亩堂”的书架上,随处都可以见到一行行的小字标语:“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轻叩众妙之门,尽在半亩方堂”;“过期的旧书,不过期的求知欲”……而最触动我的一句话就是:“把学术进行到底”,我相信,这是鞠占斌他们所坚持的,也是我们这些读书人所希望的。
  从“半亩堂”出来,照例又买了一摞子的书,再到对面的“马迭尔冷饮厅”,要一份酸奶、冰糕,几个肉串,然后静静地坐在那里,像葛朗台那样翻检着自己的“战果”,这之于我,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仪式。我想,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这都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和满足吧?
  您也不妨一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