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围城》母语都德《最后一课》中文标识杂谈 |
“TREE”、“DORANER”、“QGGLE”……现在一进大商场,这些没有中文标识的品牌,常弄得我们一头雾水,乍一看还以为置身国外,细一问还都是国产品牌,弄一身不伦不类的“洋马甲”,就想来忽悠我们呀?休想!
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就像《围城》里描写的那个说话喜欢嵌英文字的张先生,钱钟书形容这种做法“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而国产品牌这种只挂“洋”头的做法,更是害处不浅,因为它伤害了我们母语的尊严与纯洁。
我们虽然要与国际接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母语的纯洁。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为保护母语的纯洁性都采取了非常严厉的措施,哪一个国家都不愿意另一个国家的语言比自己的母语占优势。因为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关乎文化传承、文明特色,关乎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我们应该都读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后,强令当地学校只教德语,但那位法语老师却在为学生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告诉学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由此可见母语的分量有多重。
一位诗人说,在国外,“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而中国的土地,更不该到处都是洋文的“大观园”,在国内,不论何种外文,永远只能排在汉语的后面,应该是一条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