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情啊!当蔡国庆再次闯进我们的视野,当年的“奶油小生”已经变成“奶油老生”了,一双水汪汪的秋波也已成了“秋天的菠菜”,明显见出老态。看来人老了,就算再怎么保养打扮,也只能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了。可是装嫩倒也罢了,偏偏又要倚老卖老,炮轰起港台歌手来了。说人家只靠包装,其实是没嗓子的;说内地的歌手之所以赶不上港台的,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好的作品而已;甚至还说,没必要把张学友当成“歌神”,云云。
说实话,要说没嗓子,我是真正没嗓子的,我唱歌不仅是跑调,而是句句不在调上,五音不全,我缺了足足有四个半。后来听说,五音不全有可能是因为耳朵有毛病,这似乎有道理,因为每当单位平台里的电话此起彼伏地响起,我总是辨不清是不是自己的电话在响。所以对于港台歌手还是内地歌手的嗓子好,我是没有发言权的。然而喜欢的港台歌手以及他们的歌,应该要比内地的多,也许这是“惺惺相惜”——没嗓子的喜欢没嗓子的?然而周围的人似乎也跟我一样,并没有觉得张学友、刘德华、周杰伦的嗓子有多么不好,这我就放心了:就算我的耳朵不好使,不会群众的耳朵都不好使吧?或者,只有蔡国庆的耳朵好使?人家那毕竟是专业的耳朵,可是还是有很多专业的耳朵,也是喜欢听港台歌手的,这又怎么解释?至于说内地的歌手之所以赶不上港台,是因为没有好的作品,这就有些像便秘怨地球没有引力了。同一首歌,为什么有的人能唱红,有的人就不能?还不是得分人唱吗?我想,即使是黄霑、林夕亲自为我作词作曲,我也是唱不好的。鸭子赶不上架,烂泥扶不上墙,咱得认命。
在我看来,歌手无非分四类:人歌都红,人歌都不红,歌红人不红,人红歌不红。而蔡国庆无疑应该属于最后那一种,虽然曾一度“霸占”过春晚的舞台,然而他的歌至今还能被人记住或者传唱的,似乎并不多。而且随着年老色衰,也已被春晚打入“冷宫”。而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蔡国庆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没有了蔡国庆,人们也还是这样过。不像赵本山,一说要退出春晚,人们便觉得要塌了半边天似的。说句公平的话,蔡国庆的歌也并不难听,然而人们更多记住的,还是他的脸。对于一个歌手来说,这应该是莫大的悲哀。蔡国庆的嗓子如果真的很好,又怎么能让他的脸喧宾夺主?蔡国庆说人们没必要把张学友当“歌神”,然而我却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年,却没有一个人说蔡国庆是“歌神”?仅仅是因为没有好的作品吗?我看未必。
听说蔡国庆又发行了新专辑,想来他此次一改温文尔雅之态,大骂港台歌手,应该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然而不是靠歌声而是想靠骂声来吸引人的注意,对于一个歌手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悲哀。也许“奶油”放时间长了,总是忍不住要泛酸甚至发臭的,虽然或者能够凭借这股味道,一时吸引别人的注意,然而终归是要被扔掉的。蔡国庆的新专辑究竟怎样,我没有听过,也并不想特意去买来听。说实话,罗大佑、崔健应该也算是我们青春时的偶像吧?等他们岁数大了的时候再出来,我们即使带着怀旧的心情去听,也还是会有淡淡的失望的。至于蔡国庆,还是算了吧!
子曾经曰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岁数大了,就更应该知趣一些,如果不知自重,成天靠指桑骂槐、指鸡骂狗的过日子,就让人讨厌了。没事儿唱唱“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多好。可是有些人就是想不开,也许就像一位诗人说的:“朴素的生活过于昂贵,你须学会放弃,连同可理解的野心”。蔡国庆的“野心”我们也能理解,对于一个习惯了聚光灯和掌声欢呼声的人来说,想说放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灯火阑珊处,不是谁都能耐得住寂寞。但还是想劝他平和一些,你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但千万别在人家的头顶上撒尿。
要想“老来红”,学学赵丽蓉,想要再成功,也别靠炮轰。一首歪诗,送给蔡国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