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的春晚,就全指着赵本山活着呢,很多人看春晚,也是等着盼着看本山。虽然赵本山依然是每年春晚最抢眼的人物,但他近几年的小品,总是翻来覆去地在玩脑筋急转弯之类的老把戏,也的确让人感觉出“本山才尽”的气象。
不过说赵本山今年的小品《火炬手》是抄袭徒弟的作品,我觉得这事儿很难说,一来人家是师徒关系,也许赵本山看徒弟演得好,跟徒弟商量一下拿过来自己用,徒弟还能说不行?就算是抄袭,那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现在很多导师署名的论文不也多是学生完成的吗?哪一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对了,用何庆魁的话说,这就是“行规”,你很难用合理不合理来解释清楚,也许,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吧?而且赵本山的小品很多都是借鉴二人转,而二人转的很多包袱都是你用完了我拿来用,你能说清是谁抄谁吗?如果这么说,那其实这些年赵本山都是在靠“抄袭”活着,那些脑筋急转弯哪些不是网上传来传去的段子?只不过经赵本山一演,就显得很出彩罢了。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语文老师就经常跟我们念四句歪诗:“千古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会抄抄个锦囊秀,不会抄抄个一团糟!”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无道理。顺便说一句,今年连蔡明的一句“为什么呢”都被指成是抄袭,我觉得大家也是有些吹毛求疵了,我们哪天不说几个“为什么呢”,难道说我们都是在抄袭?
但话说回来,从这些现象来看,赵本山以及春晚的小品的确都面临着“才尽”的窘状,这从很多流行语都只能靠加强语气、反复强调来体现即可见一斑,比如宋丹丹的“相当”、赵本山的“好”以及蔡明的“为什么呢”等等。而且很多小品的包袱都是事先在网络上或二人转里用滥了的,春晚再拿出来炒剩饭而已。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些大腕明星以及他们的创作班子,平时太脱离群众、脱离生活了,所以临到春晚,就只能靠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的东西拿来充数了。都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所以奉劝赵本山等大腕们,最好的办法还是“抄袭”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