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八卦姜文威尼斯电影节李安色戒太阳照常升起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巴乔 |
虽然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马克·穆勒说,说到威尼斯都会想到商人,但“威尼斯电影节”可一点儿都不“商人”,它属于艺术和大众。但这话本身就很“商人”,属于艺术的未必属于大众,属于大众的未必属于艺术,而马克·穆勒显然是想左右逢源,这明显是一个商人的做派,就像是推销一件衣服,对胖人说穿穿就大了,对瘦人说洗洗就小了,反正是咋说咋有理。
但事实证明,“威尼斯电影节”最终还是属于商业。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既是华语电影的节日,又是好莱坞电影的狂欢,而李安,一个已经非常“好莱坞”的华人导演,能够风光无限、再捧金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况且听说《色戒》拍得也很好看,要性有性,要爱有爱,要政治有政治,要人性有人性,要暴力有暴力,可以说“好莱坞所具有的他都具有”,这才是顺应时代潮流啊!没看这届“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张艺谋早都改弦更张了,从原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高粱地里走出来,去玩好莱坞式的“十面埋伏”了,所以姜文照常升起的“太阳”,自然也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过据说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也很好看,但这好看可能更多是形式的好看,色彩的好看,而不是故事的好看。虽然听说里面有呼啸而过的火车,遍地怒放的鲜花,载歌载舞的人群,冉冉升起的红日,还有那屹立群山之巅,刺破苍穹的惊魂一枪!但听一个看完影片的意大利女记者说:“也许容我想两天,我才能告诉你从中悟到了什么。”这就完了,如今这年月,你还能指望着一部电影让人思考两天?能让观众走进影院看完你讲的故事就是最大的胜利了。至于姜文说“这部电影适合吃过晚饭喝了酒晕着看”,那就更不能指望着用它来换钱了,你看有几个喝了酒晕着进电影院的?能在那种情境下看这部电影的,估计都是花四五块钱买盗版碟的主儿。
而且,同样是“激情”,李安的“激情”和姜文的“激情”显然是两码事:李安都已经带领着观众和评委进入“高潮”了,而姜文还在那儿玩深沉呢;当姜文还沉浸在“长大成人”的青春回忆中,李安的“成人游戏”早已玩得炉火纯青了。你说姜文能不吃亏吗?
巴乔曾经在他的回忆录《天上的门》中喃喃自语:“我不知道身边每天都在发生什么,商业,总有一天商业会杀死足球。”但要我说,商业不会杀死足球,正像它不会杀死电影一样,因为杀死了它们,商业靠什么来赚钱呀?但“威尼斯商人”只会选择有卖点的商品,所以威尼斯电影节最终选择了李安的《色戒》,而不是姜文的《太阳》,应该也是“威尼斯商人”的一种商业眼光吧?
不过姜文还可欣慰的是,商业眼光毕竟代替不了艺术眼光,商品也永远代替不了艺术品。“威尼斯商人”再牛,还能牛过莎士比亚?我倒觉得,获奖的李安固然牛,但没获奖的姜文也许更牛。因为李安的“好莱坞学步”固然成功,但姜文在太阳下的独舞却自有他的精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