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作仓库—时评 |
那一天偶然听广播,正好听到一位大名鼎鼎的主持人在主持一档推介饮食的节目。对于这名主持人我印象颇深,不过不是因为他的名气有多么大,也不是因为他的主持风格有多么好,而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好像这位主持人这么些年以来一直都在“训斥”听众,而且“训”得理直气壮,“训”得声色俱厉,每一次听他的主持,我都有一种“堵得慌”的感觉。后来我发现,这并不是我的偏见,很多听过他广播的人,几乎都有同感,而且大家都很奇怪,在传媒业纷纷视受众为上帝的今天,居然还有如此“嚣张”的主持人,真的是让人匪夷莫思。 这一次,我真的是忍无可忍了。听听吧,这位主持人是怎样在跟听众说话的!他对听众说的又是什么话!在一位听众打进电话来想请他推介一家饭店时,可能他觉得这位听众所要求的价位比较低(10个人200元钱左右),就很不客气地把那位听众“教训”了一顿,说以后“想吃个抻面、水煮鱼什么的,就不要麻烦我们了!”虽然他声明说并不单单是针对这名听众,并且最后还是向其推荐了一家饭店,但我明显能感到电话那边的听众的尴尬。我很奇怪,听这档节目的名字,似乎还是应该针对大众消费的,怎么顾客想找个便宜点儿的饭店都要遭到如此“抢白”呢?而且这还不是让我最气愤的,让我忍无可忍的是,当一位听众打进电话说想找一家适合工薪族吃饭的饭店时,这位主持人居然说“以后不要再说工薪族这个词”!天哪,我居然还一直以自己是一个“工薪族”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呢!因为我是凭劳动吃饭,而且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对于我来说,已经是知足常乐了。可在这位主持人眼里,居然是不屑一顾、不值一提。不过我也很奇怪,难道这位主持人自己,已经不是“工薪族”了吗?后来这位主持人又接了一个电话,可是电话已经断了,这居然也成了听众的“罪过”:“对于这样没有素质的听众,我实在是无话可说!”电话因故障断线的情况应该时有发生,况且就算这位听众因为实在等得不耐烦而挂断了电话,我想那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也是一名“工薪族”,所以我非常能够体会到电话费白白浪费的心痛,不过我也能够“理解”这位主持人的“不理解”:一个瞧不起“工薪族”的人,自然也体会不到“工薪族”的感受。而且我还有一种揣测,也许是那位听众听到这位主持人对前面几位听众的“训话”,因为害怕碰钉子而挂断了电话,免得自取其辱吧?我真不明白,这位主持人在责备听众的素质时,怎么不先想想自己的素质?不过我想这位主持人一定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否则,也不会这样“嚣张”。 看到我的气愤,我妈在一旁跟我说:这算什么,上次有一位听众打进电话后,让孩子说了几句话,这位主持人就非常不乐意,说我们这档节目不是面向孩子的,以后不要让孩子打电话来。那位听众可能也非常生气,不软不硬地顶了他一句:“对不起,我不知道你不喜欢孩子!”听完我妈的叙述后,我想,那位听众和他的孩子今后应该不会再给这位主持人打电话了,这位主持人会省了很多“麻烦”,但同时,他失去的应该更多。 对于这样的主持人,我想我们只有一个办法:淡着他。就算电台不让他下岗,也让他在我们听众的心目中“下岗”。赵本山的那句广告词是怎么说来着:换频道! |
前一篇:尴尬的辩证
后一篇:二人转 听我对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