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日细语香巴拉话题 青春跟年龄有关吗
(2014-11-03 16:42:55)
标签:
情感青春俞敏洪我们秦怡 |
分类: 情感的话题 |
出国留学的人因为要学英语,都会知道一个名字,那就是当年创立新东方的俞敏洪。俞敏洪最近说了一段话,是关于青春的,他说,青春就是做梦和犯傻。我听过后很有感触,我们先来听听俞敏洪对青春下的一个定义。
青春有两种,一种是年龄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年龄上的青春人人都有过,都是打年轻过来的,但心理上的青春却是稀缺品,这意味着一个人在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仍然保持一种旺盛的状态。
俞敏洪说,青春是犯傻的同义词,我们很难把老于世故、老奸巨猾这样的词语跟青春连在一起,也很难将正确看作青春的代名词。也许,青春最大的奢侈就是可以犯傻、可以犯错误!
青春其实跟三个“想”有关理想、梦想和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梦想,并且探索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的青春就开始成熟了。当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你就会有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一点,我在小时候就学会了,所以我在16岁开始高考,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失败,坚持考了第三年。我的理想中,并没有北京大学,但是我最后进了北京大学,因为我坚持了自己必须上大学的理想,知道在农村没有广阔天地,也不可能大有作为。
柳传志先生追逐自己梦想的时候,已经是40岁的年龄。大多数40岁的人,都已经习惯于习惯的生活,抛弃一切去追逐梦想是不容易的,尤其在80年代那种国家体制非常顽固,个人梦想极其压抑的情况之下。但是正是因为这样的勇气,主动丢掉铁饭碗,最后柳传志创造了伟大的联想,创造了联想电脑走向世界的奇迹。人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有梦想,但是当青春消失,你还能坚持梦想,你才能把自己叫作伟大,你才能把自己叫作生命的榜样,青春的榜样。
青春跟年龄没有任何关系,有的人在16岁、20岁的时候,青春已经死亡,他对生命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也不再具有奋斗精神。有的人到了80岁以后,依然具有青春的色彩,在思考未来的生命到底应该怎么过。杨振宁教授到了82岁还结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青春洋溢,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期待。有一次,我跟杨振宁教授在一起吃饭,他依然在设想,未来的20年,到底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为教育做些什么。他正在设想成立一个杨振宁基金,为中国学生到美国读书提供资金上的帮助。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这才叫作青春。所以,一个90岁的老头,依然拥有青春。
青春就是拥有热情,相信未来。中国诗人食指所写的一首诗,就叫《相信未来》,最后一段是这么写的: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其实青春和梦想,是紧密相连的两个词,他们一直存在于在我们心中,只是因为我们的懈怠,把青春给遗忘了,因为我们对于现实的妥协,把梦想给放弃了。总以为现实的忙碌疲惫,为了生活焦头烂额的境遇中青春成了遥不可及的国王,而梦想早就变成了精神上的奢侈品。甚至连想都不会去想一下了。没有梦想的我们就像丢失了灵魂的躯壳,放弃了青春的我们把自己变得麻木了。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的时光,我们总觉得青春仅仅局限于二十岁左右,只是跟年龄有关,其实青春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心态。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节目叫做开讲啦,那一期请来了著名的老电影演员,九十多岁的秦怡,秦怡一开口就说,我是九零后,当时我看着依然美丽的秦怡,我忽然发现,其实青春跟年龄没有关系。我们一直以为青春是年轻人的专利,这么多年来,我们都被自己误导了。
每个人经历过年轻,有过青春的时光,也都有过无数的梦想,越是小的时候梦想越多,越是年轻的时候,想实现的梦想越多,为之付出的行动也越多,也许失败的几率也就越多,渐渐地,一路走来,我们发现有些梦想距离实际太远,我们发现自己不再有所追求,我们开始告诉自己,我们要告别青春了,我们要稳健成熟,没有了冲动,我们的眼睛不再闪亮,我们的思维不再迅捷,我们没有了那种说干就干,说走就走的勇气,并且我们不再坚持。我们看着年轻人朝气蓬勃,我们开始拒绝青春和成长。
其实,保持青春有很多方法,我们可以和孩子们多交流,伴着孩子一起成长,多关注孩子们在玩什么,在说什么,这样,既保持了我们的青春活力,也让我们一直可爱下去,和孩子们的代沟也就不会有,我们的整体状态,我们的精神思想,就会长久保鲜。
时间到这里要和大家道晚安了,感谢大家在今晚一起在电波中分享彼此对青春的看法,也真诚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是拥抱青春,永葆青春。这样的永葆青春,不是做做美容就可以替代的,这样的青春,是一种全身心的,由内到外的,真正持久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