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细语香巴拉节目话题 漫谈家庭学校
(2014-10-06 16:41:56)
标签:
育儿 |
分类: 情感的话题 |
这几天,大家在微信上都应该看到,我们在中国的家人和朋友们,都在愉快的国庆黄金周假期中,家人们各种团聚,同学朋友们各种结伴出游,十分的开心。而我们在澳洲,一如既往在过着我们的不变的生活。下午看到朋友在微信上说,看着三十多年的老同学们聚会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她只能在家里翻看从前的照片来抚慰一下思念的心情。微信图片上看到朋友年轻时的照片,清丽可人,禁不住感慨万千。
中国的国庆黄金周十分热闹,而我们墨尔本,今天周一,却是各所学校开学的日子,上周开车在路上,就看到沿途的电子指示标记上开始提醒大家,周一是学生返回学校的日子,今天早上果然一路堵车,学生上学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每个家庭有了孩子以后,都会把孩子的作息时间放在第一位,安排好什么时候接送,孩子成长的短期和长期计划,我有一个好朋友,我真的很佩服他,每次他来墨尔本,我都会看到他用Excel表格做的关于她两个孩子的各种计划,包括上学的计划,和花钱的计划,十分具体,让人感动。但是最近我发现,在澳洲,其实不是每个孩子都去学校上学的,有些孩子开学后,并没有被父母送去学校上学,他们仍然是呆在家里学习的,他们的父母就是自己的老师,教室也许在家里,也许是更为广阔的社区的不同地点,在澳洲,这些离开了学校的教育制度的孩子就有数万名,并且日益增多。在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上家庭学校,并且这些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毕业生上了大学。并且据相关的报道,现在中国也出现了家庭学校的模式。
到底这些孩子为什么选择不上学,采取家庭学校的模式教学,是孩子的意愿还是家长的选择?是什么原因令家长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选择自己当孩子的老师呢?
澳大利亚东部时间晚上八点,您打开您的收音机了吗?请您把收音机调到AM1341,或者可以打开您的电脑,登陆到www.3cw.au在线收听,细语香巴拉节目直播室情感热线此刻已经为您开通了,海外听众请您拨打00613
从前我听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说过,他们小时候读书是家里请一个老师,来教他们读四书五经之类的,那时候教书的人穿着长袍,统称先生,先生一般十分严厉,表现不好还会被打手心,如果骂人会被嘴巴上用黑色的颜料画圈,怎么擦洗都去不掉。一般也都是在家里读书。对于旧日的读书,不是十分了解。
非常清楚的是我们小时候,都特别想读书。我记得我小时候其实是生长在南方,父母支援祖国边疆建设,在北方。我打记事的时候开始就知道北方非常苦,那时候爷爷奶奶在我不听话的时候会用这句话来威胁我,说再不乖就让你去东北。我特别怕这句话,觉得去东北是一件很世界末日的事情。
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在过去的岁月里享受过父母给予的照顾和帮助,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今天下午我在想,如果每个家庭都是以家庭学校的方式教育孩子,那么家长都会有很大的责任感和这方面的压力,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他们从小如果看到自己的父母这么做,也许他们在做孩子的时候,就会想到,以后自己的孩子也需要自己来教,那么自己必须学习更多的东西,要具备能教育孩子的能力才行。这样,是不是教育这件事情变成了整个社会全民重视的一件事情,整个教育的层次和素养都要落实到每个普通人的身上了呢?
无论是家庭学校的教育还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进行的集体教育,只要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情,我相信一定都是家长们愿意努力去做的。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岁月里都享受过父母给予的照顾和帮助,家庭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极为重要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对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一个提升的过程。期盼着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合适自己孩子成长的最好的教育方式,也祝福每个家庭都完美幸福。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您收听和参与今晚的细语香巴拉节目,时间到这里,梧婷在电波中又要和您道一声晚安了,在节目的最后,要送上这首细语香巴拉节目的结尾曲,由乌兰图雅演唱的这首香巴拉并不遥远,因为有很多听众在节目结束后问过我,他们很喜欢这首歌曲,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演唱歌手的名字和歌曲的名字,非常开心大家喜欢这首歌曲,香巴拉是个很美的地方,那里有我们心里最美的神话,每个人都很向往。梧婷在这里祝您有个愉快的夜晚,我们周三的晚上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