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车展,加油,你不是一个人——谨以此文献给在车展认真工作的你们


文 字
繁华的人世,热闹的车展,我们似又回到了曾经的盛宴。但在夜幕低垂之时,终有静下的片刻思绪: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定是有什么,变了。
值此之际,在经历了风雨不断的大半个2020年之后,好想对身在其中所有的朋友说一句:满身风雨,我从海上来,原来你也在这里。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内循环经济,绝不是狭隘的经济观念。而要做到内循环经济的真正畅通,必须保有市场的多元化以及市场持续不断的流通能力,也就是终端市场的消费能力。
在北京区域,这种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市场活力,正在被禁锢,但10年以来,它正在用最顽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扭曲地释放。

厘清这样的外部生态,北京车展多了一些复杂的使命,少了一些重要的意义。它可能成为众多成熟汽车品牌的鸡肋,但也有可能成为一些亟需发展壮大的汽车品牌的战略机遇。它用一种被动的方式,矫正了中国汽车企业被销量所扰的困局,它用一种间接的力量,推动着企业回归品牌建设和品牌塑造的正轨之中。
回到现实,我们可能仍然无法热烈期待。我们可以依据从前的经历去设想,如果展会现场依然如往常一般,停车难,交通乱,安保人员态度恶劣,整个会场到处人山人海,你是否还有动身的勇气,前往现场?

而可贵之处也恰恰在此,那么多和你一样敬业、认真得伙伴们正在奔赴现场,大家为了工作的完满完成,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是的,你不是一个人。

因为,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参加车展对于销量的促进,收效甚微,消费者和媒体那边,知道的还是知道,不感兴趣的还是不感兴趣。”
这的确是个问题了。

“我们体会到了店大欺客的霸凌感,车展的主办方总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吃准了我们一定会参加。他们重管理,轻服务,更不会创新。”
“每一年都用相同的套路和打法,即便稍微有调整,也是换汤不换药。”

“收费永远都是增加的,服务永远都没长进。这是一个官僚的组织,我们气不过的。”

那么把北京车展屡屡搞成这样的主办方,他们轻松了吗?并没有。从展会统筹的规划到联系品牌商入驻,再到现场接待、邀请观众和媒体等等一系列繁琐而琐碎的工作,其中任何一项能及格,都足够让人疲于奔命。

对于外聘的安保公司,主办方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很清楚,安保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常常会成为引起矛盾的一个焦点环节。但多少年来,也没有太好的改进措施。
“主办过那么多年的车展了,我们也很努力。但似乎无论哪一届都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和好口碑。”这位工作人员无奈地感慨。


上海和广州等地的车展,或者风格或者特色,必有亮点,在布局和节奏上,也可圈可点。同时,在服务和管理以及硬件设施上,兼有许多人性化的细节和考虑,营造出一种富有人情味的气氛和情景,置身其中让人感觉亲切、温暖和平和,愿意多了解和吸收更多汽车文化和常识。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需要主办方虚心接受各方意见,从顶层设计着手,加大服务工作的落实和力度。同时,需要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格局,要有客观和准确的认识。在设置场馆,安排招商的过程中,要有主题,有原则,而不是仅仅参展费高低的一个恒定标准。
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期待北京车展可以好起来的很多人的愿望。

那么就让这记忆,可以在2020年的秋天,变得轻松一点,美妙一点。希望一切都很顺利,祝愿所有的同行伙伴们在车展工作现场都可以意气风发,马到功成,万事顺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