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开始仅仅四分钟,男主角程勇的猥琐,油腻以及油盐不进的泼皮无赖感,就被一种高超的白描手法塑造的极具张力,跃然呈现在观众眼前。
贫穷究竟可以让人变得多面目可憎?
重病的家人,糟糕的事业,无助的孩子,反目成仇的夫妻,还有离婚后恶语相向的苟且。
因为太穷,中年程勇们不得不背着坚硬的外壳,拼命将人性中原本善良和柔软的一面伪装起来,让自己看上去世故,绝情,市井或贪婪。
归根结底,还是败给了生活重负下的不堪。
——————————————————————
画面一转,男二号吕受益戴着三层大口罩出现在镜头前,温和怯懦的笑容下,是饱受慢粒性白血病折磨的病躯,是无钱买药,仅仅活着,都无比奢侈的艰难。
这部影片是一个缩影,用两个小时向我们描述了交不出房租,婚姻失败,颓废焦躁的小个体户程勇,由于穷困潦倒,无意间介入了慢粒性白血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邂逅了为治病家徒四壁,濒临绝境,但为了刚出世的宝宝,咬牙也要求生的年轻父亲吕受益;女儿病重,不得不委身风尘,为母则刚的单身母亲思慧;得病怕拖累家人,重情重义的耿直男孩小黄毛;老实淳朴,自带喜感,常常让人忘了他也是病人的刘牧师……出于不同的目的,他们一起倒卖印度低价药,一起铤而走险。http://s5/mw690/001lV5SDzy7lTB2pT9204&690
我们总以为这些人离自己很远,所以常常以看客的身份掬一把同情的眼泪,仅此而已。但是,正如片中一位老人绝望的说道:“谁家还没个病人呢?谁又能保证永远身体健康,一帆风顺?”
生命像棋局,像轮盘赌,充满未知性。你在那处看风景的同时,你的孤单与不语,便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而现实是如此触目惊心。
一旦不幸撞上不治之症,则是整个家庭的灾难,从此乌云密布。如电影中的一个小片段,吕受益带程勇去自己家,满脸溢出的笑容,指着婴儿床上熟睡的肉嘟嘟的宝宝,他轻轻地说:
“知道自己得病时,老婆已经怀孕五个月了,那时天天都想死,孩子出来后,第一眼看到孩子就不想死了,想活着,想听他叫声爸爸。”
——————————————————————
还有另外一处细节。程勇和思慧互生好感,但思慧生病的女儿如同大山般摆在面前,正常的男欢女爱都会有一种负罪感。
这些场景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为了孩子,我们会变成超人妈妈,钢铁侠爸爸,为他们阻挡世间的一切邪恶,哪怕拼上性命。
可当身体虚弱到不再由自己掌控,这份绝望至极的无力感,又何去何从?
活着到底有多难?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2002年,那时北京三环内房价不到三四千元。慢粒性白血病患者终于等来了一种效果绝佳的特效药,然而,面对四万元一瓶,一瓶仅够维持一个月的天价,多少病人要么望而却步,在绝望中等死,要么倾家荡产。
——————————————————————
甚至有些人在电影上映之际,在讨论研制药物的成本高昂,版权法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这部电影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意义。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作为,是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事情。我依稀记得2006的一件大事,国家药监总局局长郑筱萸因巨额受贿被执行死刑。可想而知,在他在任的数年中,中国的制药体系曾是怎样的荒诞与混乱。而在郑死后的十年中,制药监察领域各种保守主义,中国的医药审批一直谨慎行事,压量、拖期是一种常态。http://s4/mw690/001lV5SDzy7lTB7NFxF53&690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药品断档,药价虚高,病人无钱买药,无药可吃的现象便显得理所当然。
生命是多么宝贵,却曾如此卑微,卑微到在高昂的救命药品面前无计可施,不堪一击。
这部电影虽有一层批判的意味,但也有一个大尺度的环节,在国内电影中无出其右。警察曹斌的形象,应该是第一个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纠结而在依法办案的工作中,选择人性的警察。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线索,可以供很多人有更多的联想。周一围演绎的好,把一身正气,却又侠肝义胆的警官呈现在人们眼前。他一定不是一个好警察了,但是谁又能否认他呢。
——————————————————————
在我看来,徐峥近两年表现出来的,是做人的一种理想状态。尽管就这部影片而言,上映之初,程勇的原型,药侠陆勇就发表了负面的公开信,有大度,也有无奈,有以正视听,也有原谅和释然。他一定也知道,电影终归是电影,但还原了人性的电影,尊重了人性的电影,把一个故事讲得还算靠谱的电影,是一部好电影。在电影中,他是个英雄,在现实中,他仍然还是个英雄。尽管,那是另外一个更真实,戏剧波澜与人物冲突或许大大少于改编后的版本。但这并不能否定这部电影存在的使命,以及价值。徐峥用十年时间完成了资本积累之后,正在试着做一些可能造福于民的努力。
或许,每个胸怀抱负的人心中都有一片江湖。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被命运之流推波向前是什么感觉?
面对弱者,面对不公,是尽绵薄之力还是袖手旁观?
——————————————————————
我们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她历经磨难,正逐渐崛起。她有种种不足,但她正竭尽全力变得更好。
在我们的国家里,仍然还有一些令人唏嘘的事情发生,关乎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还有生离死别。
不日前在长沙,就有一位31岁的年轻母亲,因为生活负重,因为产后抑郁症而结束生命。
对于女人而言,初为人母后的一到两年,无论心理,身体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大一部分母亲无暇兼顾孩子和工作,她们失去了收入来源,她们自卑,缺少理解,陷入了一生中最无助,最脆弱的阶段。
我试着猜测,若关于产后女性心里疏导,全薪产假,生育补贴等方面的法制更加完善,提高整个社会对于母亲这一身份的认可感,让疲惫焦虑的妈妈们尽量减少对家人经济上的依附感,形成心无旁骛后的安全感。悲剧,是否会减少?
——————————————————————
其实,我是一个喜欢选择性屏蔽社会黑暗面讯息的人。
我们依然相信阳光照进现实的美好,我们是那些看清楚生活的艰难与真相之后,仍旧热爱生活的人。
《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触动了我们。对于现实,对于我们应该用何样的心态来面对现实,对于在面对现实之后,该如何继续很好的生活,都提供了另一种解读。
无论是吕受益选择结束生命前对妻儿最后的深情一瞥;
亦或是小黄毛来不及乘坐便已永久失效的火车票;
又或是影片结尾,囚车中的程勇在无数由于他而获得生命延续的慢粒性白血病患者送别的身影中看到,已然过世的昔日好友眼含泪水的目光。
——————————————————————
原本渺小的生命在种种奋不顾身,忘我的努力过程中获得救赎。
让我们珍惜并感恩目前拥有的健康身体,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
因为这些,在许多人眼中,已是人生最大的奢望。
为了希望,为了孩子,为了活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