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双重汽车角色(《家用汽车》9月卷首)

(2011-08-26 15:36:44)
标签:

汽车生活

家用汽车

产品定位

文化营销

奇瑞汽车

汽车

分类: 车坛观察

教师的双重汽车角色

陈梓萱

能师从人民大学许玉林教授,是一种幸运。他说:“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让人警醒。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是不用论证的道理,历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

教师,的确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拥有的知识总量和他们拥有的学生人数,我们根本无从统计。传道、授业、解惑、引领,毫无疑问,教师是我们社会精英集中的群体,也是汽车消费能力最为旺盛的人群,他们往往是汽车消费的终端,又是汽车营销的起点。

本期《家用汽车》历时数月,对遍布在国内25个城市的100余位在职教师进行采访,最初,我们想把这些园丁的多彩的、单一的,精彩的、平淡的汽车生活呈现给更多的人,我们想走进教师人群的汽车消费、汽车生活的世界中去,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因为,对于汽车企业标榜的种种产品定位和特色,对于在电视广告片中描绘的炫彩的汽车生活,老师们并不为之所动,他们对于汽车产品大多有着自己的见解,独到而理性。他们大都有着朴素的汽车消费观,他们可以影响很多人买车的念头。尽管如此,我们并不失望,因为我们也有收获,我们发现,在老师的概念中,关注内心世界、关注生活方式、关注文化营销的汽车品牌文化是教师们所看重。

“我在两个城市来往,路途的两头连着父母的亲情和家的温馨。我爱这种汽车生活。”

“一颗在路上的心,永远是年轻的。”似乎也只有教师才可以在接受采访时,吐出如此像诗般的语句。

当我们盲从汽车企业一道迷恋他们的产品技术和设计的时候,当我们浸淫在众多的汽车的操控与配置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当我们被企业制定的生硬而肤浅的产品定位绑架的时候,我们忽然发现,我们常常忽略了产品使用者内心世界,那是消费者简单朴素而且真诚的购买偏好,那是复杂而困惑的源自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与思考,尤其是如教师这样的高文化素质人群。

这并不意外。不仅仅是我们,更多的人都淡忘了。似乎销售数据,销量排名,同比增长才是人们所关注,而千篇一律的“时尚、动感、驾驭、追求生活品质”的产品定位,恰恰是一种无法掩饰的目光短浅与敷衍。事实上,改变已经开始。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和其他消费者而不是和企业相关联,虽然他们的信任感并没有缺失,但是,从垂直关系转化成了水平关系,如今的消费者对彼此的信任要远远超过对企业的信任。在这种水平化的信任体系当中,消费者喜欢聚集在由自己人组成的圈子或者社区内,共同交流自己的消费体验,在我们看来,这为汽车企业研究消费者对汽车生活方式和汽车消费文化的准确需求提供了机会,能否利用这种体验带给消费者持久的喜悦,汽车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还有太多的功课要做。

 “汽车是用的,不是娇生惯养的宠物。”

“支持国产,支持我的家乡,支持奇瑞汽车。”

“我爱孩子,我也爱车。”

如果不是我们走进到教师的人群中去,我们写不出这样美妙的文字。

“哪些车,教师群体选择的多?”“老师喜欢什么样的车?”“老师们选车都注重哪些要素?”类似这样的一堆问题,我们许久以来一直在寻找答案。也许我们还没有完全找到。但重要的是,借助与教师群体,对于其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描述出教师这一人群对于汽车的消费偏好,以及归属感和喜悦感的诉求,这是我们这期特别策划的意义所在,它提醒更多的忽略文化营销的汽车企业,多一点和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无数的历史和经验证明,不管什么时代,最成功的汽车品牌,总是能够激发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还有许多积极美好的情感,而文化是实现这种理解与认同的最重要的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