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 位
陈梓萱
站得高,未必看得远,但看得远的人,大都站得高。
我们站得不够高,当然看得也不够明白,尤其是看别人的故事的时候。
关于华泰汽车和萨博的故事,是混乱的,是错位的,甚至是荒诞的,因此,我们一定要用理性与平静的心态去看待,不可意气,不可惊呼。这绝对是中国汽车业最为跌宕起伏的一幕,北汽集团、长城汽车、青年汽车、庞大集团、还有两位主角共同领衔主演,精彩纷呈。小说家都难以驾驭这样“精彩”的商战案例,它让人唏嘘不已,它让人啼笑皆非,它让人掩卷遐思,不胜汗颜。
有一个细节是这样流传的:华泰汽车的高层在5月初,参观完萨博的的工厂,对工厂的糟糕情况表示震惊,因此要求重新谈判,最终导致分手。然而,华泰汽车的高层在回应这个细节时表示:我们在实地看到的情况,和之前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它的品牌、技术、生产、团队,乃至工艺各方面情况我们都是满意的。
还有一个细节:由于遇到政府对两家企业合作审批的困难,导致双方分手。但华泰汽车表示,“商业与经济状况导致框架协议取消,情况很复杂。”
第三个细节是,对于业界普遍质疑萨博含金量,华泰的高层回应,萨博与华泰的互补性最强,华泰着眼的更多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
有点乱。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又是一个最缺少真相的年代。类似于这样的细节和信息,在这个故事里不胜枚举,研究这些没有太多价值。我们不可拘泥于这些信息的真伪和出处,因为,笔者相信,最根本的事实只有一个,而了解事实以及内幕的,一定是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抽丝剥茧,去寻找现象背后的问题,去寻找一些我们也许可以看得见的真相。
事实已经证明,中国汽车缺的不是合资,而是自主,缺的不是浮躁,而是务实,缺的不是市场,而是技术,缺的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一个衰落的欧洲贵族,强弩之端,穷途末路,带着并不先进的技术也并不“和谐”的产品来到中国,寻求资金支持,扭捏作态,我们需要怎样的理性心态去面对,他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怎样摆正自己的位置?
华泰汽车副总裁张睿君的两句话其实很值得玩味,一是“不光要对企业负责,还要对国家外汇资源负责。”二是“事实上,萨博的风险远不止3000万欧元。”
这也许也未必是事实的真相。但华泰汽车勇敢地从错位中走出,勇敢地完成自己的理性回归,从这一点上看,华泰汽车值得尊敬。
尘埃未定。如今,这个故事还没有结局,但笔者希望,这个故事可以为这个“伟大而浮躁的时代”迎来片刻清醒,一个制造出年产销量世界第一的伟大可以继续;一个造车依附于跨国公司,便可鸡犬升天的时代应该终止了。
中国正在走向强大,中国汽车必将走向强大,而世爵也好,萨博也罢,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绝不是中国汽车走向强大所必须的。在笔者看来,中国汽车企业家需要一种更为释然和博大的胸怀,来决策企业的当下和未来。不仅仅是汽车业,我们不要再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发展和强大,而是要像对待珍贵的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面对,冷静地分析,看看国家的强大已经给我们带来多少成就和辉煌,在这样的时代,去思考她还能给我们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事实上,中国,一个五千年延绵不绝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存敬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