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干预要诀安置 |
分类: 世事杂谈 |
对于震区灾民的心理干预,必须注重以下几点:
一.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简单的四个字,做起来却是不容易,没有历经过苦难,没有经历生活的磨练,一帆风顺的人是难以弄清楚这其中的含义的。
心理干预工作者必须站在灾民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什么样的行为,说什么样的话,才不会让他们更加伤心,切记不可盘问地震发生细节,因为肯定已经有太多的人,比如医生记者已经问了无数次了。除非他自己主动向你诉说。一般人们是不愿意回忆令其痛苦的经历的。为了调节平衡,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这部分经历锁闭起来。
如果你的确做不到设身处地,就谦虚地询问,弄清楚自己该怎样做。仅有一腔热情是不够的,
没准弄巧成拙。
二.真诚贴心
只有真诚贴心的举动,才是灾民强有力的支撑点。
经过特大灾难的人们,是非常敏感的,你每个举止言行都会让他们“多想”,也许你并没有那个什么他们所想的意思。你要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灾民,在灾民的眼里,你是什么都不缺的,你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他们“坚强”,还说他们什么活着就是“幸运”的?这些大话是没有丝毫说服力的。
如果你刚好碰到的是一个孤残者,你就更没有理由去要求他坚强地还要好好地活下去,除非他自己这样要求自己,旁人无权去干涉。你所能做的就是表示自己对他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今后你就是他的朋友亲人,有什么帮得上忙的,招呼一声,就想办法解决,自己办不到的,自己的朋友也能帮着想办法。
三.无私奉献
切不要以为去震区,是一个大好的做秀时机,无论是名人还是企业。
心理干预者,特别是志愿者,要从心灵深处给人以根本就没有想着从中得到什么好处的印象,否则,被干预者瞧不起你不说,还认为你把灾民的痛,当做了为自己宣传的工具,这就不仅起不到正面干预的作用,反而起了坏的影响。
四.持续长久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做好事。
正常人就已经需要有人一辈子被关爱呵护,经历过大灾大难的人们更是如此,特别是孤儿孤寡孤残,如果没有持续长久的关爱,生命就会黯然失色。有人说唐山地震导致好多人心理障碍持续了二`三十年,实际上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会因此不能摆脱阴影。
对于“三孤”人员的关爱,需要如同接力赛,一棒一棒地由支援者传递下去。
上述几点对于心理干预来说缺一不可,如果都能及时完善地做到,相信灾民一定能早日走出心灵的阴影,找到生命的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