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文学这些年
(2010-11-01 19:34:45)
彬县文学这些年
时间:2010-09-13
16:08来源:未知 作者:王应涛 点击:
——文学创作,推陈出新
1987年,县上成立了民间文学集成工作领导小组。由彬县文化馆牵头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歌谣、谚语、故事三大集成,同时编印了农民马胖娃的《马胖娃歌谣选》专辑,挖掘了民间文学遗产。1994年该套集成获陕西省第二届艺术成果优秀集体奖及编辑成果奖,由省文化厅予以表彰奖励。彬县香庙乡田玉川在诗歌方面成绩突出,其中部分作品被海外报刊、电台采用,出版了《中国菜》等两部诗集。
1972年,县文化馆创办的《彬县文艺》至1986年共出刊31期,发行5.44万册,发表小说80余篇。1988年,冰清长篇小说《爱的多楞镜》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杜生栋编著的《古文名家名著简介》,由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又在台湾出版。陈旭编著的《中国现代名人益世趣闻》、《人生的三味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3年5月,曹剑编著的文史专著《公刘豳国考》由三秦出版社出版,记述了彬县的历史源渊,引起北大教授邹衡的关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96年12月,由宣传部牵头,从文化局、教育局抽调人员组织编写的《可爱的彬县》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7年,彬县县委组织部干部杨存时出版了《彬州梨》。龙高镇人梁炜,出版了大型报告文学集《足迹》和小说《爱之劫》,多侧面地反映了创业者在现代生活中面临的挑战与拼博。县文化馆闫可行,积多年创作经验,出版了《秦腔音乐创作探微》与《戏曲音乐的创变与发展》,在陕西省第二届艺术科研成果评比中,分别获得专著二等奖和论文三等奖,受到省文化厅的表彰奖励。
1999年,曹剑同志编著的《苻坚评传》被列入彬县“四个一工程”,2000年9月获咸阳市“四个一工程”获优秀奖。《苻坚评传》文史一体,展现了苻坚的生平及得失,描绘出了十六国时期华夏诸族在血火洗礼中追求进步文明、相互交融的精彩画卷。杨忠敏编著的《豳风流芳》荟萃了各地的彬县文化精英。文学青年韩晓英的散文清丽隽秀,生活气息浓郁,2003元月在故乡彬县举行了其首部作品集《襟袖微风》的首发式,以“我卖我书”而影响到全市。
魏西风近年来笔耕不辍,在《延河》等文学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00余篇。县委、县政府也很重视文化建设,2000年9月出版了《彬县志》,2002年10月编辑出版了《邠州书画诗文集》,收集了我县能代表我县人文特色的古今书画诗文名篇100多篇,分文物胜迹、古今书法、绘画、雕塑篆刻、诗文选萃等五部分,装帧精美。各种书法、绘画展览经常举办,介明月、高秉章、高才林、崔德儒等书画名人宝刀不老,后起之秀有何兴时、康成,也涌现出了任致远等一批新人。2001年文化馆青年美术专业人员任致远创作的《彩色手塑泥制作技法》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时参加陕甘宁三省泾河流域县区政协联谊会书画展,作品获三等奖。朱民乐、孙永琳、白冰峰等的新闻摄影作品不时见诸报端,宣传了彬县的两个文明建设,展示了彬县形象。
近年来,在校园文学中,活跃着一支新军,创办了各类文学刊物,彬县中学的李永军主办的《豳风》在校园文学刊物中较有代表性,以“激发兴趣,点拨技巧、提携新秀、促进教学”为办刊宗旨,团结了学生中的一批爱好者,现已出刊五期。炭店魏峰等创办的《新校园文学报》、席平均创办的《蒲谷》文学社、郭凯创办的《半介文学班》,义门中学辛军平的《太阳树》等刊物,团结、培养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涌现出了一批文学新秀。彬师教师车夫结合教学工作,在学生中发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文学风气浓厚。
2003年5月,曹剑的小说《白土桥》出版、把彬县小说创作掀上了一个新高度。2004年3月曹斌的诗歌集《归鸟》及阎可行散文集《那年那月那天》入编咸阳著名作家程海领军的《西进文丛》,被文学界称为“陕军东征”之后的“秦军西进”,《华商报》称为“文坛陕军十年沉寂后再响惊雷”。2005年胡忠伟《未带走的嫁妆》、梁炜的《坎壈人生》、王萍的《健康与养生》、魏锋《爱的教育》、李小谋《风中的雨》、秦宝平《梦之湖》、大漠《第四宇宙的眼睛》等再次为彬县文学创作增添了活力。
“豳文化”研究也被推上高潮,彬县文体事业局、彬县文化馆编辑出版了《彬州文化》,涌现出了黄金来的《邠州志译注》等一系列作品及任致远、张志英等豳文化的探索者。
(责任编辑:陕西田高峰)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